开封岌岌可危,孙传庭临危受命,戴罪立功,入陕后杀贺人龙立威。在北京遥控指挥前线作战的崇祯帝急不可耐,不顾孙传庭面临的诸多困难,屡次催促他率军火速出潼关增援开封 ,孙传庭知道一支部队形成战斗力是需要长时间训练、磨合的,仓促上阵不仅于事无补,还会造成重大伤亡,遂以“兵新募,不堪用”为由,请求再给一段整饬、训练时间,缓期出征,一贯喜欢越级指挥的崇祯帝盛怒不许。
公元1642年,孙传庭于“柿园之役”大败李自成之后,率领明军回到陕西,扼守潼关。他是个深谙兵道的著名将领,在多次击败李自成之后,深受崇祯皇帝赏识。孙传庭回陕西后重整队伍,募集勇士,整修兵器,并开屯田,积粮饷,积极备战。他命三家出一壮丁,以扩充队伍。
要想说清李自成的大军,为何能在战斗力绝对劣势的情况下灭掉明代,我们先来说说明代的毁灭之路。当时由于严嵩当政,朝廷里行贿受贿成风,党同伐异成为常态,这种风气不仅给当时的朝廷行政带来了妨碍,还毁掉了官场和社会的风气。
绰号“曹操”的罗汝才是明末农民军首领中能与李自成、张献忠并肩而立的人物在攻占、盘踞襄阳的这段时间里,李自成办了几件大事。首先,他为巩固自己的老大地位,于崇祯十六年( 1643)三月间剪除了盟友罗汝才、贺一龙等人。
公元1643年,明朝崇祯十六年初,此前一年在柿园之战中击败孙传庭的李自成及其麾下的农民起义军在河南境内势如破竹,明朝已无力再对他进行清剿。而损兵折将、钱粮不足,只能躲在潼关舔伤口的孙传庭无法挡住李自成前进的步伐,迟早会被李自成消灭,进而丢掉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