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形神共养,才能使人的身体和精神得到均衡统一发展,达到健康长寿之目的。如人食入动物脂肪,胆就要分泌胆汁帮助消化,胰脏也同时分泌胰液协助消化,若其中一脏不能正常分泌,就会影响机体对脂肪的消化吸收,导致身体不适。
“大寒”节气之后,也往往是一年最冷的时节。中医认为自然界万事万物都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法则。中医讲究“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在数九寒天,冬季调养重在预防寒邪入侵,保护自身阳气,冬藏于精,则身体健壮,春不病温。云南省开远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任陶智勤介绍,冬季要重视肾脏的保养。
□本报记者 李倩梨花风起又清明。4月4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从这一天起,大地渐暖,雨量增多,清气上升,万物生长,人们在饮食起居上有哪些注意事项?不妨来听中医讲清明时节的保健要点。“清明时节,中医保健贵在与自然同气相求,着眼于一个‘生’字,以顺应春季阳气生发、万物复苏的特点。
郑州市中医院副主任中医师 刘永良【查找证书】食补胜于药, 即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和食 疗方法, 达到增强体质 、预防疾病 、促进 康复的目的。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1、阴阳平衡:中医强调阴阳平衡是健康的基础。在饮食上,应 根据自身体质的阴阳盛衰,选择能够调和阴阳的食物。
我们去医院看病,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你这边刚说哪儿哪儿不舒服,还没等你来得及描述病情时,那边医生大笔一挥,已经给你开出了各种仪器检查的单据,各种检查一大堆,这在西医院极为常见。西医看病,注重的是数据、客观指标,再根据这些个表面的数据和指标来判断病因后加以治疗。
虽然上海还没有进入气象意义上的冬季,但24节气中冬季的第二个节气——小雪却已经到来。从这个节气开始,温度虽然还没有十分寒冷,但由于昼夜温差大,市民还是要注重防寒保暖,保护自身阳气。这几天,前去咨询中医身体调理进补的市民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