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修订完善的《江苏省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补助办法》,省财政近日下达957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其中,苏州市获得资金补助1500万元。据苏州市生态环境局介绍,2021年以来,省财政已累计下达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补助资金共计8.
浩荡长江,润泽万千生灵;万物生息,尽显安澜风光。面带微笑的江豚、徜徉湿地的麋鹿、腾空跳跃的神农架金丝猴……它们是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其生存状况直观反映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情况。近年来,在长江大保护战略的全面推进下,长江湖北段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一度濒危的珍稀物种再次归来。
奔腾不息的长江不仅孕育了长江文明也滋养着沿岸生灵过去由于种种原因许多生活在长江沿岸的珍稀动物一度濒临灭绝近年随着长江物种资源保护相关制度不断健全、力度不断加大一些物种种群数量下降趋势得到遏制“珍惜”正成为更多人的共识这是2020年8月19日无人机拍摄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启泄洪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本报北京6月6日电 (记者王浩)记者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获悉:6日,超过112万尾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在四川省宜宾市被放归金沙江。其中,71万多尾长江鲟被放归。这是我国最大规模的长江鲟放流活动。
维护长江鱼类资源多样性,保持水域生态系统平衡。2023年7月27日,水富游泳协会人员在金沙江水富段向家坝下游春晖广场附近水域进行游泳训练时,在近岸浅水区拍摄到一尾鲟鱼。视频内容经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专家鉴定,确认为之前放流的长江鲟。
为进一步掌握长江苏州段沿岸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情况,苏州市林业站联合苏州大学,于2022至2023年在该区域开展了野生动物资源专项监测,本次监测得到了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林业主管部门及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
近日,长江流域云阳段,十几只野生斑嘴鸭时而水中游弋,时而展翅高飞,场面蔚为壮观。据悉,斑嘴鸭属于冬候鸟,在南方,通常是深秋来、春初归。它们也属于国家“三有”保护动物,201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10月8日清晨,灰头麦鸡成群结队出现在长江宜昌城区江段上空。灰头麦鸡属冬候鸟,是国家“三有”保护鸟类,是鸻科、麦鸡属的中型水鸟,已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图为重庆市万州区水产研究所大周基地的长江珍稀名优鱼类。中国网记者 董宁 摄影中国网讯(记者 董宁)长江鲟、胭脂鱼、岩原鲤、中华倒刺鲃…… 当一条条长江珍稀名优鱼类的身影透过水面,映入记者的眼帘,现场发出一阵阵惊叹的声音。图为重庆市万州区水产研究所大周基地。
在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给江豚喂食。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任勇 摄)湖北日报讯 (记者崔逾瑜、通讯员熊蕾、孔剑)12月4日,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工作会议在汉召开,湖北作典型发言。
新华社昆明11月7日电 (记者林碧锋)云南省有关部门最新监测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胭脂鱼和岩原鲤日前现身长江流域重点水域云南水富段。此次发现对云南开展珍稀鱼类科研监测、评估禁捕效果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中新网宜昌10月16日电 (董晓斌 郑子叶)2024年下半年中华鲟增殖放流活动16日在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西坝江段举行,5万余尾中华鲟、长江鲟、胭脂鱼等中国特有珍稀鱼类顺着4个人工“滑梯”分批滑下,回归长江。2024年下半年中华鲟增殖放流活动在湖北宜昌举行。
麋鹿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自古以来,麋鹿在长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区就有分布。记录我省石首天鹅洲湿地麋鹿自然保护区麋鹿生活、生存状态的《长江麋鹿》画册在2021年保护区成立30周年之时出版。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提及著名动物学家、南京师范大学原资深教授周开亚,就绕不开长江中的珍稀哺乳动物“白暨豚”。纠正业界对白暨豚分布范围的认知,建立白暨豚科,为白暨豚“正名”……可以说,他的一生都在为白暨豚的研究与保护而奔走。
来源:【重庆日报-新重庆】10月15日,记者从市林业局获悉,14日清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段科研监测一次性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长江鲟38尾,是自2021年以来,单日单船监测记录到长江鲟数量最多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