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作家协会会议室,编剧王海鸰细说着《人世间》改编经过,不疾不徐,娓娓道来。从改编自茅盾、鲁迅小说的电影《林家铺子》《伤逝》,到改编自路遥小说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从改编自陈彦小说的电视剧《装台》到改编自周大新小说的电影《安魂》,在中国文学和影视发展的历史中,文学与影视在双向赋能、双向驱动中,深刻反映时代变革和现实生活,构筑了中国文艺的璀璨繁荣。
有人认为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生命力正越来越弱在网络小说的挤压下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但作家梁晓声一笔一画写出的“温情的现实主义”却感动了无数90后 00后的年轻人那些字里行间的温情和善意让读者的内心变得更柔软和包容《人世间》影视化的成功也再次证实了梁晓声的观点:与其过度设置冲突和悬念不如
郑娟语调轻柔地对秉昆说:人想人,想死人。男人想女人是这样,女人想男人也是这样!两人身心合一后,秉昆更加的确信郑娟就是他要找的女人,她在他心里和他见过的任何女人都不一样,原著中这样写道:她似乎是这样一个女人,只要信任了谁,对那个人就没有一点藏着掖着的了。
《人世间》叙述了周家50年的变迁史,其中改革开放前才说了不到10年,怎么就是“伤痕文学”了?这50年恰恰是中国大陆老百姓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电视剧从小说到改编,再到拍摄,最后放到央视一套春节黄金时间段播出,那是需要严格审批的,不知道为什么会被一些人冠以“伤痕文学”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