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自康熙中叶到乾隆在位年间,经济生产有了较大发展,政局也相对稳定,国库充实,史称“康乾盛世”。在这一时期,清廷在北京西北近郊,利用当地的山水资源,先后新建、重建或扩建起数座皇家园林,这些园林相距不远,有的基本上连在一起,连绵二十余里。
中新网北京11月16日电 (记者 陈杭)记者从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获悉,北京三山五园地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第一批)16日起向社会公示,421处传统地名类型丰富多样,不仅包括了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等五大皇家园林地名,还包括了万寿山、玉泉山、香山等山地及昆明湖等水域
光明网讯(记者 张倩 见习记者 林伊璇)6月28日,“保护文化遗产 绽放时代光彩——第十一届三山五园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首农香山会议中心举行。研讨会上,专家学者深入挖掘了三山五园的文化内涵、分享了三山五园保护利用的现状,并特别探讨了新质生产力引领下三山五园的保护与发展。
北京三山五园地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第一批)11月16日至12月15日在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海淀区政府网站上公示,共包括圆明园等421处地名。三山五园始建于辽金、形成于清鼎盛时期,是以北京西北郊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各历史时期文化遗产的统称。
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电(记者郭宇靖)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北京为三山五园地区展示“历史名片”。11月16日起,三山五园地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第一批)在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海淀区政府网站上进行为期30天的公示,共包括圆明园等421处地名。
新京报讯(记者张建林)近日,全国文物局长会议在京召开。会上,国家文物局为北京海淀三山五园、辽宁旅顺口军民融合、上海杨浦生活秀带、江苏苏州文物建筑、四川广汉三星堆、陕西延安革命文物共6家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授牌。
六郎庄公园京西稻“诞生地”再现稻花香,圆明园外扇面湖一亩园“重生”,海淀公园赏“莫奈花园”,清河之洲里看露天电影,濒危等级比大熊猫还高的低斑蜻回来了……今年,三山五园地区频频刷屏。2012年以来,三山五园这片68.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经联通水系451.
三山五园是对位于北京西北郊、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各历史时期文化遗产的统称。“三山”指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指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随着北京海淀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的推进,有着“园林紫禁城”之称的三山五园地区历史风貌逐步得到恢复。
北京,大国首都,历史悠久,文脉绵长,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海淀区作为首都中心城区,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集中承载地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是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区。
来源:【人民周刊】北京市西北郊,以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为中心,北有香山、玉泉山、静宜园、静明园,东有万寿山,南有畅春园、圆明园,形成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主干的历史文化遗产群落。图为北京三山五园地区的寺庙建筑景观。 本刊记者 武凤珠摄3条山脉、5座园林,合称为“三山五园”。
北京西郊自古便是风景名胜之地,自辽、金以来,这里便因其山水自然景观而备受历代王朝青睐,营建行宫别苑。到了清代,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皇家园林的建设达到了鼎盛,形成了今天所说的“三山五园”格局。三山五园即是对北京西北郊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各历史时期文化遗产的统称。
11月16日起,三山五园地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第一批)在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海淀区政府网站上进行为期30天的公示,公众可在12月15日前登录相关网站反馈意见。地名不仅具有空间指位作用,还是构建完整历史发展脉络与承载地域文化的载体,是首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晚报 | 记者 孙颖 王海欣“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清代文人王闿运的长篇叙事诗《圆明园词》中,这样推崇圆明园的美景。三山五园是对位于北京西北郊、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各历史时期文化遗产的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