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立春已至,万物复苏。年味已浓,今天裹一张春饼,和家人一起置办年货,一起迎接春节的到来。立春除了吃春饼,还有哪些习俗?立春了,天气就暖和了吗?“咬春”“打春”,立春习俗知多少立,始建也。立春,春气始而建立也。
回顾大雪节气(12月6-20日),全国总体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0.36℃),降水偏少。今年来看,只有大雪和雨水两个节气的气温偏低,从惊蛰一直到小雪气温都是偏高的。进入大雪节气后,随着冷空气活跃,气温偏高局势终于扭转。
来源:【中国吉林网】1月20日,我们迎来了24节气中的大寒节气。今天,也是数九中“四九”的第四天。吉林省气象服务中心的气象专家胡中明介绍说,刚刚过去的上一周,全省气温明显偏高。1月13-19日,全省平均气温为-9.8℃,比常年平均高6.1℃。其中:1月18日,全省平均气温为-4.
问:霜降保暖从身体哪两个部位开始?答:“寒从脚入”,深秋御寒当从脚开始。下肢保暖做得好,全身都会觉得暖和,热水泡脚是个不错的选择。此外,胃的保暖也很重要。深秋及冬天气温较低,寒冷刺激使人的胃肠调节功能发生紊乱,胃酸分泌增多,进而刺激胃、十二指肠黏膜。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陈婷2月4日16时26分53秒,我国进入立春节气。4日接近中午时分,成都自西向东,不少地区的云层被撕开,成都市主城区、温江、崇州、龙泉驿等地迎来了一缕阳光。在广元、绵阳及德阳北部一带,随着云层被劈开一条狭长的口子,当地气温也出现明显上升。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之间,就要到小寒节气了,它是冬季倒数第二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23个,从字里行间当中,很多人认为,小寒就是天气还不够寒冷,但此言差矣,小寒和小暑、大暑、大寒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但是小寒却有些特殊。
立冬之后,天气渐冷,昼短夜长,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因此,防寒保暖是养生的重点。老人、小孩以及体质虚弱的人,要着重护好头、脚和肚脐三处。头是全身阳气最旺盛的部位之一,如果头部受寒,体内阳气会大量散失。脚部有多条重要经脉,一旦受寒,会引发感冒、气管炎、消化不良、失眠等症状。
今天(2月3日),我们又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开启了四季轮回新篇章。小时候,节气的印象是从大人口中一个个谚语中留下的,“吃了立春饭,一天暖一天”、“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立春晴,雨水匀”……今天你有没有听到这些谚语?吃了立春饭,真的一天比一天暖了吗?
封面新闻记者 周琴 海报 刘雨曦1月20日,迎来大寒节气。民间素有“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的说法。此时虽然十分寒冷,但已能隐约感到春回大地的迹象。大寒过后,春节将至。对新年的期盼消解了几分寒意,增添了几分欣喜与期待。一般来说,大寒过后多久,我们可以感受到天渐暖了?
封面新闻记者 周琴12月22日是冬至节气。冬至这天,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我国各地进入“数九天气”,即将迎来最寒冷的时节。农谚“冬至不冷,夏至不热”是什么意思?冬至三候: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如何理解?进入冬至后,四川地区哪些农事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