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国家网信办等七部门联合对外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在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的同时,对传播虚假信息、侵害个人信息权益、数据安全和偏见歧视等问题作出回应。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产生了诸多问题。
刷脸支付、刷脸打卡、刷脸门禁,近年来“人脸识别”作为一项新的信息技术因其识别的精准性、便捷性在各类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铁路运输企业等公共交通领域也广泛将其应用于旅客身份识别。在公共交通领域处理人脸等敏感个人信息是否需要取得乘客单独同意?运输部门有哪些告知义务?
近日,AI再度成为网友们热议的焦点,但却与诈骗相关。在新技术的加持下,AI骗术不仅“效率”奇高,骗起人来也是真假难辨,一时间,#福建老板10分钟被AI换脸骗走430万#、#AI诈骗成功率接近100%#等话题接连登上热搜。
只要一张身份证照片,就能让他人成为一家公司法人?据报道,“登记注册身份验证”“河南掌上登记”和“湖南企业登记”等多个政务APP的人脸识别,可被轻易破解。破解后,不法人员可利用他人身份信息注册公司,或对已成立公司的股东进行撤换。
9.9元一键生成AI写真安全吗?律师:易产生信息泄露风险 此前,一款名为“妙鸭相机”的AI相机小程序在朋友圈走红,用户只需上传21张照片,并支付9.9元,就可以得到写真大片。不过,随着这款AI相机小程序的火爆,质疑也随之而来,最核心的是因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问题。
8月10日,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国公安机关持续依法重拳打击治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行为的有关情况,公安部新闻发言人李国忠在发布会上表示,包括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在内的网络安全,事关每一个上网群众的总体安全,必须共同提高全社会的安全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
证券时报记者 郭博昊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近一段时间人工智能(AI)的技术积累和应用场景取得了重要突破。问答对话、深度合成等应用正成为AI产业相对成熟的切入口。在火热的AI浪潮下,用户在享受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其中可能暗藏的安全风险亟需得到更多关注。
近日,“AI孙燕姿”翻唱歌曲走红。孙燕姿本人回应:人类无法超越AI,做自己已然足够。ChatGPT的横空出世引发了公众对个人信息安全的隐忧:用手机下载一个app,花三秒钟勾选所有权限,包括声音、脸部识别、通讯录、相册、定位......
默 达许多人梦想着当高管、做老板,若突然发现自己名下多家公司,却不一定是件好事。近日有报道称,不法分子利用泄露的身份证照片,通过AI换脸技术绕过各地政务APP的多重人脸识别,冒充他人身份开立公司或是对公司已有股东、法人代表进行替换。
上传一张照片,就可以把歌手换成自己;一键制作,就可以变成视频中的经典角色……一段时间以来,“AI(人工智能)换脸”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短视频的二次创作,给社会公众带来了新鲜体验。不少网友感叹,“AI换脸”生成的视频,惟妙惟肖,很有意思。
央广网北京5月24日消息 今年以来,ChatGPT和GPT-4等技术的应用,成为了信息科技领域的热点,引起公众对AI技术的广泛关注和热情。但伴随着深度合成技术的开放开源,深度合成产品和服务逐渐增多,利用“AI换脸”“AI换声”等虚假音视频,进行诈骗、诽谤的违法行为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