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AI快讯,国家发改委发布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其中提及,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部署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新材料、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9月29日,红星新闻记者从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万千气象看四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成都专场上获悉,去年成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780亿元,近3年复合增长率超40%;氢能产业规模130亿元,同比增长10%,已形成“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布局,聚集东方电气、厚普股份等100余户高能级
来源:【四川新闻网】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夏婉琳9月29日,“万千气象看四川”新闻发布会成都专场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目前成都在人工智能、氢能、低空经济等重点产业上持续发力,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以及蓬勃发展的产业新风口、全球竞逐的未来新蓝海,成都在三大产业上将如何发展?
每经记者:吴林静 杨弃非 每经编辑:杨欢1月13日至17日,成都市新年首站投资促进系列活动在粤港澳大湾区举行,拉开2025年奋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幕。1月17日,“湾区↔成都新质生产力推介发布会”在鹏城深圳、活力湾区举办,这也是成都市2025年有关新质生产力的首场推介会。
记者从2月21日召开的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今年,全省工信系统将深入实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行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谋划布局未来产业,特别在氢能、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领域,布局一批百亿级、千亿级未来产业集聚区。
自19世纪后期以来,德国一直将高技术产业置于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与美国科技创新的路径不同,德国联邦政府的创新战略和政策更加强调连续性、渐进性和系统性,是促进产业创新发展的典范。本文梳理了2023年德国围绕高技术领域密集出台的十余项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
在全球首款氢动力人形机器人“一行”发布的同时,濮阳与优必选科技就人工智能与氢能“两能”融合达成战略合作,积极探索和实施以人工智能驱动新能源发展战略,助力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推动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
【学报观点要览】文章:《数字化转型赋能氢能技术创新——来自中国A股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期刊: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作者:张鸿雁、刘若琳、周鹏、任娜娜评荐:陈凯华(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数字化与能源产业的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任娜 通讯员 高创4月25日,位于新乡氢能产业园的新乡骥翀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数台机械臂正不停地往复摆动,借助自动纠偏和真空吸附功能,每一个物料都被精准放置在指定位置,冲压、焊接、涂层、装配、密封……一块块单池经过多片堆叠后最终形成电堆,全程由机器完成
新华社波哥大9月13日电 专访|哥伦比亚希望加强与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合作——访哥科技创新部部长耶塞尼娅·奥拉亚新华社记者周盛平哥伦比亚科学、技术和创新部部长耶塞尼娅·奥拉亚·雷克内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哥政府把发展人工智能当作优先事项,希望做人工智能领域的“弄潮儿”,而
薛济萍指出,绿色氢能是未来的发展大方向,我国虽然明确了氢能的绿色能源属性,但在现有的相关行业管理规范中,大多数地区仍将氢能列为“危化品”进行管理,致使基层在绿色能源制氢、加氢产业项目落户过程中阻力重重,从而直接制约了氢能产业链各个方面的发展。
从消息面上看,多项利好氢能产业发展的政策在2024年初的密集发布,是促成A股氢能概念火爆的原因之一,根据氢能联盟研究院统计,在2024年初的地方两会上,全国共有22个省级行政区将氢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氢能发展的省份数量保持逐年增加的趋势。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我国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资料图川观新闻记者 寇敏芳以160公里时速运行,每公里实际平均能耗仅为5千瓦时,最高续航里程可达1000公里以上……前不久,我国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成功试跑,标志着氢能在轨道交通领域应用取得新突破。
近年来「AI」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科技和产业加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产生深远影响小到手机软件、家用电器大到机械系统、数字工厂生活中大部分事物都在逐步「AI」化国家能源集团聚焦AI技术与氢能战新产业的深度融合创新构建四大「AI+氢智能」分别是「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