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息肉切了长?长了再切?如此反复何时是尽头?60多岁的患者华凯(化名)饱受胃肠道息肉折磨,每隔半年都要去做一次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接诊的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张国强“抽丝剥茧”终于解开难题。“医德高尚仁心仁术,医术精湛尽职尽责。
内容资料来源:[1]李云鹏,张园,丁永年.胃泌素与胃息肉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24,21(36):176-179.[2]曲瑞泽,周鑫,付卫.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并发胃息肉及胃癌:研究进展与治疗建议[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24,24(02):118-120.
随着生活水平升高,胃肠镜检查意识的提升,胃肠息肉的病人越来越多,但是有部分人群每次做完胃肠镜检查进行息肉切除后,再复查时仍有胃肠息肉,甚至有患者每年复查胃肠镜每年都有息肉,非常困扰着他们,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该怎么办呢?
但是究竟多长时间做一次胃肠镜检查比较合适呢,这要根据情况而定。一般来说,45岁以上、有胃肠道肿瘤家族史、胃肠道或胆囊术后10年以上、大便隐血阳性或出现黑便及便血、腹部不适或大便习惯改变三个月以上、查血肿瘤标记物异常,符合以上任何一条的,就需要尽快做一次胃肠镜检查了。
当患者做胃肠镜发现有息肉时,要对息肉进行病理活检,了解其病理类型,评估其预后及风险性。有些息肉无恶变倾向,但有些息肉恶变率高,可能发展为胃肠癌,所以发现息肉时要及时行病理活检,根据病理类型指导进一步的治疗以及复检的频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