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与中国古典家具有什么关系?广作、苏作、京作家具有何不同?中式审美邂逅西方艺术会有怎样的火花?颐和园对公众开放110周年,听明清家具诉说木器风华,国内最大禅椅等珍宝精彩亮相,实景还原重现园林风华,带您领略中国古典家具穿透岁月之美。
2024年是颐和园对公众开放110周年,系列精品文物专题展“园说Ⅵ——木器风华 美成在久”5月17日在颐和园博物馆、德和园扮戏楼与观众见面。今年展览聚焦古典园林中所藏的明清家具类文物,囊括传统家具的绝大多数门类和品种,汇聚南北、中西不同样式风格,用83件/套展品展示传统家具之美。
如果说,明式的文人家具以黄花梨家具为上品,那么紫檀家具则是清代宫廷家具的代表。紫檀家具自清始隆重登场,成为名副其实的木中之王。紫檀以其如缎似玉的质地、细腻致密的纹理、沉穆怡静的色泽深博人们喜爱,尤其是中国人的珍爱,紫檀木制作的家具,不变形、不易朽,可世代相传。
来源:美术报 从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成交结果来看,高级的明式家具确实贵,动则成百上千万,甚至过亿。明式家具为何这么贵?有观点认为明式家具是有文人气质的家具,文人参与了制作,此说有何依据?至于黄花梨,从公私收藏品来看,确实是制作明式家具的主要用材,那明式家具就只有黄花梨一种材质吗?
市民游园,多为赏景赏花、休闲游憩而来。令人惊喜的是,漫步公园,在享受美景之余,市民还能品尝到文化盛宴——近几年来,北京的不少市属公园四季都在举办展览。这些展览如同一扇扇打开的窗,让游客得以窥见历史的长河、科学的奥秘、艺术的瑰丽。
颐和园家具文物保护匠人王新杰。 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北京文化守护人王新杰,颐和园家具文物修复团队的带头人。明清家具的修复与保护是一项艺术性与技术性兼具的复杂工艺,作为新中国成立后颐和园家具文物保护的第三代传承人,王新杰参与养护的家具文物和古建内檐数以千计。
中国日报6月3日电(记者 姜东) 2024年6月1日,北京,观众在颐和园参观“园说Ⅵ——木器风华 美成在久”展览。近日,由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主办、颐和园管理处承办的系列精品文物专题展“园说Ⅵ——木器风华 美成在久”在颐和园博物馆、德和园扮戏楼与观众见面。
原标题:工笔精刀嵌百宝(主题)——记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周洪俊(副题)廊坊日报记者 张欢 贾珺 文/图百宝荟萃 用慧心感触文化脉络百宝嵌工艺是明清时期木器和大漆制品上的一种高档精工技艺,汇聚了赓续几百年的雕刻及嵌玉工艺,是将技艺功底及审美情趣发挥到极致的传统手工技艺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