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这场大战中明军为何惨败,古往今来的主流观点都认为是因为明军统帅杨镐在战役规划时制定了一个糟糕的“分进合击”之策,分散了本来占据绝对优势的兵力,这就让努尔哈赤得以从容地“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集中兵力将明军各个击破。
萨尔浒之战是明朝自土木堡之变以来最大规模的作战行动,将近200年没有派出过如此庞大的军队。为什么要这么干?因为努尔哈赤欺人太甚,打得太凶了。自从1616年自命“天命汗”,定都赫图阿拉,建立“后金”以来,努儿哈赤发布了所谓的“七大恨”,硬从鸡蛋里挑出骨头,宣布要征明。
看萨尔浒之战的过程,真的会让人感到绝望!后金军太强了阵地防御战,结果三个军团都被一天全歼,这说明当时的明军野战能力远逊于后金,幸亏没合兵一处,合兵,一个也跑不了,阵型一旦打乱,人越多输的越惨!集中优势兵力的前提是野战能力相当!
努尔哈赤先后投入六万兵力,对抗明朝号称四十七万,实则二十万的四路大军,最终,仅用短短五天时间,采用灵活机动、各个击破的方式便将来势汹汹,趾高气扬的明军主力予以粉碎性打击,为后金崛起,继而入主中原奠定了坚实基础。
1619年二到三月间,明军集结全国精锐20万和朝鲜等军队,号称47万大军,兵分四路向辽东发起进攻,而后金努尔哈赤集中兵力进攻一路,五天之内连破三路明军,歼灭明军约5万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明军除一路败退幸存外,其余几路被后金全歼。
当后人回看萨尔浒之战中,明军高层的诸多指挥败笔时,明军西路军所受到的指责通常是最多的。对比其他三路大军,每一路只有一个总兵级军官,杜松的西路军却有三位总兵级人物,除杜松外,还有赵梦麟、王宣两位总兵,监军张栓也同在西路军中。
万历十一年,伴随着对张居正的政治清算,看清“恩师”真正嘴脸的万历皇帝内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他开始了长达三十余年的不上朝。人见不到还不算,连递上去的奏折也不批复,首席大学士叶向高曾对朋友说:如今,一事之请,难于拔山。
明万历四十七年旧历二三月间,岁在己未,万历皇帝在筹划近一年的时间后,联合朝鲜,兵分四路,意在征讨叛明自立、以努尔哈赤为大汗的“后金”。谁曾想,在兵力绝对占优,先发制人的情况下,竟然在不到五天的时间内,明军就溃不成军,损兵折将无数。
萨尔浒位于今辽宁抚顺东大伙房水库附近,此时的后金政权刚刚诞生没几年,虽然在之前几次和明朝的战斗中取得了胜利,但是面对明朝这样的庞然大物,还是感到一阵的无力感,毕竟无论从军队人数、武器军备等等各方面来看都不占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