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沁源秧歌的传承保护水平,丰富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近日,由沁源县委宣传部主办,县文旅局、县文化馆承办的“奋进新征程、续写新篇章”2023年沁源秧歌大赛成功举办。
本报长治2月22日讯(记者冯毅松)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沁源秧歌的传承保护水平,丰富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近日,由沁源县委宣传部主办,县文旅局、县文化馆承办的“奋进新征程、续写新篇章”2023年沁源秧歌大赛成功举办。
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批准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其中传统戏剧“沁源秧歌”榜上有名。
1月22日下午5时,2024年“太行之春”群众文艺展演活动第七场上演,由沁源县秧歌剧团组织演出的《“太岳情深”沁源秧歌专场演唱会》,用方言俚语唱出大众美好生活。演唱会现场,《沁河风情》《小二姐梦梦》《新柜中缘》《红色记忆》等节目精彩上演。
在各地的民间歌曲中,常常可以见到名称、内容大致相同的“五更”类曲调。其特点是以静夜为时空,吟咏、感怀内心的情绪,可以说是民歌中的“咏叹调”。其主体对象是少妇、少女、年轻寡居的女人的静夜情思,或怨或悲,或思或恨,表达其内心的苦闷。
客从八方来,周周述精彩。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本期的《周周会客厅》。沁源秧歌又称“沁源小调”,是由沁源县当地民歌发展起来的地方小剧种戏曲,其形式短小活泼,曲调柔和细腻,表演自然生动,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成为了沁源人最为重要的精神财富之一。
为切实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沁源秧歌”保护力度,进一步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近日,由县委宣传部、市文化馆指导,县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奋进新时代·铸就新辉煌”2024年沁源秧歌大赛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河西影剧院成功举办。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丰富百姓文化生活记者李盼报道:近日,由市文化馆、沁源县委宣传部指导,沁源县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沁源县文化馆承办的“奋进新时代 铸就新辉煌”2024年沁源秧歌大赛成功举办。共有来自12个乡镇的参赛队伍同台竞技、尽展风采,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场欢乐不断、精彩纷呈的演出。
今年82岁的邱俊峰是沁源县韩洪乡寨上村人,从小时候他就记得,逢年过节,韩洪乡寨上村、石台村、下窑村、富村,这四个村子的人们都会聚到一起,从正月十二开始敲锣打鼓,一个村子红火一天,一直闹到正月十五。说起寨上村的秧歌家伙,在韩洪乡是首屈一指的。
—点击观看—今年82岁的邱俊峰是韩洪乡寨上村人,从小时候他就记得,逢年过节,韩洪乡寨上村、石台村、下窑村、富村,这四个村子的人们都会聚到一起,从正月十二开始敲锣打鼓,一个村子红火一天,一直闹到正月十五。说起寨上村的秧歌家伙,在韩洪乡是首屈一指的。
老曲赋新意,秧歌走四方 ——著名民歌演唱家石占明演唱《沁源秧歌》侧记近日,左权籍著名民俗歌唱家石占明倾情演绎了三首《沁源秧歌》,给老区人民送上了一份精神大餐,也为节日中的沁源增添了一份喜庆气氛,在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沁源秧歌是沁源县最负盛名的曲艺形式之一,有700多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