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军为例,其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由于是在敌方境内作战,那么就一定要携带充足的战斗物资,既便是随军配备有物资车,但是一旦遭遇突发情况,可能会造成部队被迫分散,以至于物资得不到有效补充,于是美军在除了必须装备的100发子弹的物资袋以外,还会额外装备200发子弹,总共300发子弹以应付战争时的各种意外。
在日前南部战区的一次高水平军事演习中,解放军轻型步兵的携弹量引起很多人的不解。据视频显示,每名士兵仅携带了3个额外的弹夹,加上步枪上已装备的一个弹匣,总计4个弹匣,即120发子弹。这似乎略显寒碜,让人担忧啊,若是真的上了战场,子弹打光了该怎么办?
曾几何时,由于我军缺少武器弹药,在作战时很多战士只能分发到5-10发弹药。所以,“三发子弹打冲锋,五发子弹打防御战”成为当时的常态。如今,随着我国军工体系的建立和健全,被弹药“卡脖子”的时代也一去不返。那么,如今我军单边能够携带多少弹药呢?
电视中解放军手持冲锋枪以一当百的画面深入人心,然而事实上在正面战场上,这种画面几乎不会出现,并非解放军不够骁勇善战,而是因为解放军单兵携带子弹数,一直维持在每人150枚子弹的基准,假如随意消耗,支撑时间只能按分钟计算,一旦打光子弹就要面临与敌人刺刀见红的情况。
对于每一位军人来说,能否活命,就看他手里的那把枪,而一把枪的好坏,是有评价标准的,第一就是子弹和口径,第二是子弹可以以多快的速度发射出去,子弹射速的提高,可以让两方在同时开枪的情况下,更快的射中目标,保全自己。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各国的军事实力也不断的增强,子弹作为曾经最重要的战争物资,现在已经成为了战场上的标配,尽管在现代战争中已经不追求步兵能够建立多大的功勋了,但是子弹还是每个士兵都必不可少的装备,那么在现代战场上,各国的士兵需要携带多少子弹才合适呢?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开始了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这八年时间里,国军的伤亡人数惊人,双方的伤亡比例在1:5,造成这一原因的主要因素就是双方的军力对比太过悬殊,在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与日本的全面战争,当时日本作为亚洲头号军事强国,他们的海军有二百万吨的海军军舰,抗战爆发前日军已经建造六艘航母,这让他们制霸海洋,能对中国实行了全面的海上封锁,
子弹携带有限制主要是与负重有关,现在的枪支大量使用的主要是一些工程塑料等新型材料,和上世纪的枪支比起来,重量已经轻上了许多,但是也有好几斤重,每颗子弹的重量大约是在15g左右,如果弹匣是标准的,也就是每个弹匣配备30发子弹,再加上弹匣本身的重量,那么每个弹匣就会重达1kg左右。
在战争的严峻现实中,许多人可能会认为步兵在战场上携带的子弹越多,生存和胜利的机会就越大。然而,事实远非如此简单。战场上的生存和成功依赖于多种因素,而弹药携带量只是其中之一。首先,不同的士兵根据其角色和任务在战场上携带不同数量的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