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我国从苏联和东欧引进了很多大卡车,像嘎斯、依法,只有老司机才认识。我们仿照这些进口的卡车自己建造了解放、东风、黄河等经典大卡车。那个年代这些卡车和司机们为国家建设出了不少力。80年代以后,私人可以用大卡车搞运输了,很多人购买车辆从此走上致富的道路。
那时候开个货车是很体面的工作,收入高而且很多人羡慕,不像现在司机就是苦力。我国解放牌卡车的进化史,老一辈司机们亲身经历都有所感悟,设计越来越现代化,也越来越科技化,从大头卡车逐渐改良成平头卡车,我小时候对于卡车的记忆是蓝色油漆加长头驾驶室,而现在的卡车的这一抹亮眼的红色。
近日卡友小陈在论坛 发布一个关于晒爱车的帖子,迎来广大卡友的积极参与!那么卡友们都在开什么卡车呐一起来看下吧!彩云之南―保山:拖拉机能晒不?小松挖机:奔驰 劳力士 星巴克 有钱 任性东山再来:两个古董等待升值,哈哈哈哈啊!奔驰是云南红河的车那是我的梦想。
当年能够开上老解放、老东风的卡友,那可不是一般人。看到这些长头卡车照片 勾起了50后 60后 70后多少回忆!这些车过去都见过,今天再看到,一方面感到非常亲切,另一方面感到自己确实老了。现在的卡车已经早就没有老车的味道了再也没有那种感觉经典只能回味多少卡车人的青春和回忆!
二挡起步,踩,债,轰,踩挂。最早的解放CA10B,解放CA10是经典,我们那时候练习车就是老解放,变速箱没有同步器,练习2345挡不踩离合器加减档,老解放的差速器没有同步器,所以要两脚踩离合器 ,减档还要在空档时轰一脚油门。
导读说到重型卡车,大家第一反应可能是它们的庞大身躯和强悍性能,但驾驶这些卡车背后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技巧和故事。黄河JN150作为一款经典重型卡车,承载着无数人的青春记忆和乡土情怀,你是否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快来看看作者是如何用自己的故事勾勒出这些卡车的历史和情感!
五六十年代,我国从东欧和苏联引进了很多大卡车。这些车辆在建设祖国的事业上发挥了巨大作用。我们还仿制这些卡车造出了黄河、解放等卡车,可以说劳苦功高。当年开上这些进口大卡车的人也都是不简单的人物,堪称新中国的功勋建设者。嘎斯51。从苏联引进的。
说到老黄河,那是几代人的回忆,中国最早的重卡,在那个热火朝天的时代,老黄河像老黄牛一样,为国家建设立功不小。当年开过老黄河的都不是简单人物。老黄河是我国1960年代开始生产的,仿的是捷克斯柯达卡车,进行了优化。我开过三年济南产黄河150、上柴的6135发动机,载重量是8吨。
行驶里程150万公里!而且还是两台!这是刘师傅与解放JH6并肩作战7年间的累计行驶里程!在物流运输的广袤天地中,每一辆奔波在路上的卡车都承载着无数的故事,而刘师傅与他的两台解放JH6,共同书写下了超过150万公里征程的篇章。
凡开过老解放,老东风140的人至少都快六十岁了吧。计划经济时代,汽车都是单位的,没有私家车一说,也没有高速公路,有些车在路上没有油了总常有的事,遇到这种情况,在路上拎个桶,向来往车辆招手,借个十升油,次回回到单位,再把汽油还回去,那个时候在路上司机都是很友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