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报实习记者 杨 洁)近日,在美国糖尿病协会科学年会上发表的一项大型数据分析研究显示,当配偶或同居伙伴被新诊断为糖尿病时,本人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显著增加。 这一结果提示,糖尿病可在夫妻间“传染”,即使没有基因关联,共同的生活环境便可增加罹患疾病的风险。
一大早,小区里的小张就来找我抱怨:“王药师,你说这糖尿病可真奇怪,怎么还会传染呢,前段时间我老婆体检时查出血糖过高,诊断为糖尿病,这段时间一直吃着药,血糖控制的还算稳定,可最近我也出现了三多一少的症状,由于症状比较明显,我也去医院查了一下血糖,果然,我的血糖也是很高,这到底是为什么?
夫妻生活在一个家庭中意味着分担义务和责任,但同时或许还意味着要分享对方的糖尿病。据英国《每日邮报》1月24日报道,加拿大研究人员发现:夫妻双方如有一方患有II型糖尿病,则配偶患上这种病的可能性会增加26%。
原来糖尿病是可被“传染”的,不过传播的媒介并不是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传染源,而是生活方式。日前,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宁光院士、王卫庆教授团队开展的糖尿病相关研究成果在《Am J Epidemiol.》杂志上发表。
如果问大家,哪种疾病的知识最普及,糖尿病绝对名列前茅,因为目前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实在是太高了。所以大家都已经了解了,糖尿病首先是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而且不具有传染性,那为什么今天我要强调说夫妻双方有一方患病,另一方也要注意呢?
常有糖友问好药师:“我有糖尿病,将来我的孩子会得糖尿病吗?”“糖尿病又不像流感一样会传染,为什么我确诊以后,我的家人也陆续得了糖尿病?”这就涉及到糖尿病的“遗传”和“传染”。糖尿病会遗传吗?与其说糖尿病会遗传,应当说,它遗传的并非疾病本身,而是“体质”。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来源:Taeko Watanabe, et al. Concordance of hypertension, diabetes and dyslipidaemia in married couples: cross-sectional study using nationwide survey data in Japan. BMJ Open, 2020, 10: e036281.
糖尿病是一种有可能遗传的疾病,它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并非遗传性疾病,环境因素在其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或者更通俗的说,糖尿病是有遗传“易感性”的。父母患有糖尿病,子女得糖尿病的概率会更高。准确地讲,就是糖尿病本身并不会遗传,遗传的是糖尿病的易患病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