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对刘墉的认识,基本上是从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开始的,不得不说,宰相刘罗锅这部戏说历史类的电视剧是非常成功的,他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与历史人物的距离,说起刘罗锅,人们第一印象就是电视剧中诙谐幽默、五短身材,背上还有一个大罗锅的李保田老师形象。
只不过这部《刘墉追案》光顾着搞恶俗的三角恋关系了,现实刘墉、格格、秋梦南三人说不清道不明,接着又是秋梦南、贺子枫、七彩三人剪不断理还乱,中间还穿插着秦朗、袁长春、项悦榕之间的我爱她但她却爱着你的三角甚至四角恋关系。
清朝的影视剧大家或多或少,都会看过几部的,在这些影视剧中,经常能够知道一些官员的称呼,比如总督、巡抚、军机大臣之类的,尤其是总督巡抚更是封疆大吏,能够总览一省或者数省的军政大权,妥妥的实权派人物,总督和巡抚距离正一品虽然不远,但是有些官员一辈子都跨不过去,那么在清朝的时候,想要成为正一品的高官,到底有多难呢?
由于《宰相刘罗锅》等电视剧的热播,“刘罗锅”的形象渐渐深入人心,然而,在真实的历史当中,刘墉这个人不是宰相,也不是罗锅。不同面目的刘墉作为清朝乾隆年间的清官,刘墉算得上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此外,他还是知名的书法家、画家和诗人。在历史的记载中,说他“书名满天下,政治文章皆为所掩。
乾隆十六年,刘墉考中二甲第二名进士,以恩荫举人身份参加当年殿试。这也是乾隆皇帝第一次召见刘墉。刘墉其貌不扬,乾隆皇帝对他的身材也很不满意,便想着试一试他的才学,就给他出了个上联:只可叹,弯木难当顶梁柱。刘墉才思敏捷,很快就对出了下联,这个对联故事至今也被奉为经典。
清代内阁大学士是正一品文官,按例大学士出缺,从协办大学士、各部尚书、左都御史中补授。清代的中枢机构有几次重大的变化,最早是议政王大臣会议,后又是内阁,到了雍正八年以后,军机处又取而代之,内阁只是名义上的中枢,实际上已被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