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就比如我国最早的新石器文明,还有蓝田文明、半坡文明等,全球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是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亲切的称呼黄河为“母亲河”。
在某乎上看到这样一个热点话题,为什么没有人试图把黄河拉回故道,入海口重回黄海?翻开中国地图,从豫东,到皖北苏北这一片大平原,本该十分适合农业发展,即使达不到鱼米之乡的水平,解决温饱,自给自足也应该绰绰有余,但是黄河夺淮入海后,淮河水流不畅,直到建国前这一代经常发生水旱灾害,一受灾就赤地千里,饿殍满地,活着的人成为流民,贼寇,甚至爆发农民起义,重八大佬就是这么起家的。
黄河每年携带大量泥沙入海,导致海岸线不断前移,我国唯一内海面积越来越小。那我们能否让黄河改道入黄海,换个地方填海造陆呢?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内海,也是我国四大海域中,面积最小水深最浅的海域,堪称我国“最憋屈”的海。
历史上的黄河河道几经变迁,有记载以来,除了从公元1128年到公元1855的七百多年时间,黄河是南流入黄海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是北流入渤海,而黄河每年携带的泥沙量高达十几亿吨,渤海在黄河泥沙的冲积下,数千年来面积大大缩小。
铲平黄河下游八百里悬河,将其拉直入黄海,实现中原地区直通大海,那这个计划能否可行呢?黄河在近2000多年经历了六次大改道,最近的一次就是明清时期,黄河南下至黄海入海改道至北上进入渤海,虽然已经流淌超百年,但如今的黄河仍然还存在诸多问题,旱季干旱雨季洪灾,丧失了航运功能的同时还存在有地上悬河。
此时,坐在窗前,极目远眺黄河故道上起伏不平的沙砾、滩涂、水塘以及断断续续的河道,再看看这片湿地上一望无际的梨树林、苹果园,一片片被塑料大棚覆盖着的生态农业产业园,一座座绿树掩映中的现代化生产厂房,几天来的采访让我对滨海这座从黄河故道上崛起的城市又增添了新的感悟和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