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从前秦建元二年开始凿窟,此后历经一千多年,至今保存下来700多座石窟,2000多身彩塑,4.5万平方米的壁画,不可不谓数量庞大、内容丰富,每一个时期,都有精彩的内容出现,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美术发展历程。
故宫是中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宫城发展史上现存的唯一实例和最高典范,其宏大建筑和珍贵的宫廷典藏真实见证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展示了古人追求天人合一、万邦协和、正谊明道的价值理念,贯通了古代中国源远流长的文明记忆,彰显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气度。
提一盏油灯,钻进“敦煌莫高窟第220窟”,尽情欣赏《药师佛经变乐舞图》惟妙惟肖的每一个细节;2022年新年伊始,敦煌研究院与上海零卡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出品的多媒体光影展《敦煌奇境——传奇洞窟220窟之谜》在上海上生·新所的百年老建筑里向公众开放,展览将持续至3月22日,为新年文旅市场增添传统文化热度。
莫高窟第220窟是敦煌石窟的代表窟,其中记载着的浓厚的丝路风情,是今天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兼具历史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历史文化遗存。长安城流行什么音乐?贞观年间的题记长什么样?让我们跟随短片,感受莫高窟第220窟的传奇。
澎湃新闻了解到,展览从“经典敦煌艺术”“藏经洞专题”“1940年以来的敦煌艺术手法与精神”三大主题出发,展出复制洞窟8座,文物、临本、现当代艺术家创作等280余组,再现了石窟艺术的神韵,展示了敦煌学的博大宏阔,展现了敦煌艺术的现代活力,为公众呈现了多元的敦煌艺术展。
作者:刘洁(中国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壁画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较早的绘画形式,具有穿越时空的独特艺术魅力。中国古代壁画历经远古时期的起源阶段,后随着佛教的兴盛,在魏晋至隋唐的艺术史上留下浓重一笔,并在宋代至明清时期呈现出以世俗题材为主的多样性发展。
每一次翻开《敦煌守望四十天》,就如同打开了通向时间上游的大门。这是一个由敦煌研究院和上海交通大学等机构联合发起的全球志愿者项目,每年从报名者中选出10人,前往敦煌学习和工作40天,并通过考核成为莫高窟的讲解员。
作者:赵声良(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敦煌唐朝石窟美术史研究”负责人,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员)中国传统色彩美学中沉淀着中国人独特的审美和中华文化,蕴含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反映了中国人如何去看待这个世界。
中新社兰州2月12日电 (记者 冯志军)12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佳节。敦煌研究院当日披露了一千多年前的敦煌古人闹元宵的“隐藏玩法”。相较于现代人传承下来的如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等元宵节习俗,千年前敦煌壁画里的“元宵晚会”则更像是一场盛大的“嘉年华”。
公元366年,僧人乐僔西行至敦煌,见三危山上突现金光万道,犹如千佛,遂萌发开窟之心。于是,鸣沙山东麓响起了开崖建窟的第一声锤音。或许,潜心修佛的乐僔不曾想到,他这一凿,竟开凿出一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和文化圣殿。此后,敦煌莫高窟的开窟造像渐趋兴盛,凿壁之音响彻十余代,延绵不绝。
作为敦煌石窟中最为经典的反映多元文明交融的洞窟,莫高窟第285窟也被誉为“中国的万神殿”。洞窟内的壁画都绘制了哪些中国传统神话中的诸神形象?让我们来一探究竟。婚丧嫁娶、耕读舞乐……这样的世俗生活场景在莫高窟的壁画中时有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