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近日,有网友在合肥“12345政府服务直通车”留言,称合肥市很多市民选择驾驶电动车出行,方便市民的生活,但是遮阳伞的安装却有很多危害:安装遮阳伞一是影响视线,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近日,一位合肥网友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留言,建议查处炸街摩托。合肥市义井路和窦小桥小区深夜12点以后有摩托车穿街而过,马达轰鸣,附近住家不堪其扰,希望交警查处,这种摩托车最好永久扣留,另外北二环新海大道淮海大道阜阳北路新蚌埠路文忠路都有这种摩托车,速度极快,应全部禁止。
三问限摩官方回应7月1日起,摩托车禁止驶入市区一环内,该消息发布后,市民对限摩存诸多疑问,本报对此曾进行过报道。昨天,合肥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安、环保、商务、公交四部门负责人对市民疑问做了详解。为何限行燃助车?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汽车还没有在我国完全普及开来,当时摩托车无疑是大多数人出行时的首选交通工具。其实我国虽然引入摩托车这一交通工具的时间比较晚,但在“禁摩”方面已经有将近40年的历史了,早在1985年,首都北京便率先推出了禁摩令。
90年代,生活稍微富裕一点就会考虑买一台摩托车,1994年每年的摩托车销量为500万台左右,之后一直上升, 2008年达到了销量巅峰,国内销量超过了2700万台,各地陆续大规模禁摩之后,销量开始走下坡路,2018年这个数字仅剩下了1713.26万辆。
城市在发展,科技也在进步,合肥自14年10月开始禁摩至今,取得的成效显著,全合肥包括四县马路上的摩托车几乎绝迹,当年禁摩的理由现在看起来,似乎也都得到了解决,随着科技进步二冲程摩托车早已淘汰,所以摩托车污染环境这一说法早就过时了,同时随着道路监控抓拍设备铺设足够广,机动车不遵守交通规则导致的秩序混乱早已根治,甚至与摩托无关。
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在网约车之前,我国道路上最常见的就是一些骑着摩托车风驰电掣拉客的“摩的司机”,只可惜30多年前一纸“禁摩令”,大街小巷的摩的司机销声匿迹,迎来了网约车蓬勃发展的时机,到了19年,全国已经有100多个城市实施了禁摩令。
党媒《人民日报》发文力挺摩托车,探讨放宽“禁限摩”政策,拉内需、促消费、惠民生。毕竟,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实施“禁限摩”的国家,适度放开“禁限摩”,科学对待摩托车,科学对待老百姓选择摩托车作为出行工具,进一步增强民生福祉。
电动三轮、四轮车是现在很多城市道路都能看到的一类车型,随着电动车管理的趋严,这类车型也是目前比较受到关注的车型,比如安徽合肥,从2020年启动两轮电动车的上牌管理,在2021年基本完成了电动车的上牌,在2022年之后,展开了关于电动车、三轮车的相关治理工作。
摩托车“禁”还是“放”,这个话题的争议由来已久,特别自11月电自新标准落地执行以来,取消禁摩的呼声被网友推上风口浪尖。确实,这种灵活而又拉风的交通工具,倍受大爱,但始终未放开的“禁摩令”,却让人生畏。摩托车到底是“禁”还是“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