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张建林)近日,首届ICOMOS·中国·文化遗产大学论坛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举办。众多文化遗产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围绕《威尼斯宪章》、人才培养、文化遗产学科融合等内容进行主旨发言。记者从会上获悉,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120所高校设立了与文化遗产有关的专业。
原标题:考古、文物修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冷门和小众专业成为更多年轻人“心头好”——“文博热”新风吹向年轻人记者 陶稳阅读提示准大学生们为何喜欢上考古和文博?选择相关专业后会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在日后的学习中如何将热爱转变为职业生涯?
中新网杭州11月14日电(曹丹)11月14日,浙江大学文化遗产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在揭牌成立。该研究中心将聚焦文化领域的热点问题与学科发展需求,致力于产出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报告、培育高水平的学术创新成果,并促进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揭牌现场。
中国文物报记者 徐秀丽12月 7 日,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 50 周年发展大会在京召开。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乔云飞,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理事长王旭东出席会议。乔云飞在致辞中向研究院50年来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
封面新闻记者 粟裕10月10日,文化和旅游部举行第八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新闻发布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胡雁介绍,为推动非遗学科专业建设,已有21个本科院校设立非遗保护专业。文化和旅游部新闻发布会。
日前,全国高校里首个“文化遗产”类学院诞生,让人们将目光投向了这一专业建设以及非遗人才的培养。有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人才缺口有10万人之多。在这一大背景下,国家有关部门出台政策推动该专业建设,一些高校陆续设立了这一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