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尧曰篇20.1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史记》中的30句名言,道尽古人的处世智慧《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部史学巨著不仅记录了从上古时期到汉武帝年间的三千年历史,更蕴含着无数古人的处世哲学和人生智慧。其中的名言警句,跨越千年时空,依然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启示。
来源:【中国教师报】《学记》曾言:“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育工作者如何成为真正的善教者?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走进《学记》,考镜源流,受益匪浅。明根本。文史学家钱穆先生认为:“中国教育弊病之一是重实利主义,实利主义之病,在乎眼光短浅,不从本源处下手。
作者:阮忠(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苏轼的“仁统”是效韩愈的“道统”提出来的。韩愈的“道统”是老话题,但少有人说苏轼的“仁统”。“仁统”与“道统”。韩愈的“道统”之“道”,内涵是儒学的仁义,即其《原道》说的“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
此外,《大乘要道密集》第四卷中也有多篇与毗瓦巴相关的文本,如对毗瓦巴的赞颂《修习自在密哩咓巴赞叹》,另一篇对大成道者的赞颂《成就八十五师祷祝》也提到了毗瓦巴,同时我们还见到了两篇修习毗瓦巴的仪轨,即《修习自在拥护要门》和《修习自在摄受记》。
译文:我不知道她的名字,暂且就给她取个字叫道吧,给她取名叫大吧,她就像一个特别神 通广大的巫师,她能够感受到很久远以前的事,而且她能把很久以前的事情带回来, 只要她一动,就能把过去的事情带回来呈现在眼前,可是当你想要使用她去做事时, 却发现她的能力减弱了,消失了。
三言两语千条家训系列《王阳明先生则言译读》1.184谏迎佛疏 184-1逆流求源【原文】臣切见道路流传之言,以为遣使外夷,远迎佛教,群臣纷纷进谏,皆斥而不纳。臣始闻不信,既知其实,然独窃喜幸,以为此乃陛下圣智之开明,善端之萌蘖(niè)。
《三国演义》的这句开场白太过有名,以至于在许多人的心中,它几乎成为了中国数千年历史最精辟的概括。揆诸中国历史,治与乱,分与合,表面上看去,确实就像这句话所说的那样,像一个由时间操控的循环,历史便在这个循环中不断地重复着治乱分合的命运。
一些“传统文化人士”有一种印象,认为吃素境界更高,吃肉就俗了。还喜欢引用孟子讲君子远庖厨、吾不忍其觳觫之类,觉得吃素、静坐、焚香、品茶,这种画面是真正传统文化,而吃肉、狩猎、战斗这种画面则更像西方人,然后得出“中国文化主静,西方文化主动”之类似是而非的结论。但事实并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