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 12 月 26 日09:00,第三届中日三国文化交流与旅游发展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主题是“诸葛亮、曹操研究及其遗址遗迹”,中日三国文化、旅游专家学者200余人以线上会议的方式参加论坛。
前言在河南省南阳市城区西南方向有一块叫做卧龙岗的高地,千百年来因纪念和祭祀诸葛亮的南阳武侯祠而闻名天下,尤其是南阳武侯祠收藏有大量石雕,木雕,泥塑,碑刻和楹联等国宝文物,于199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最近几年来,关于诸葛亮的躬耕地是在襄阳还是南阳,网上吵成一锅粥。襄阳说、南阳说,谁也说服不了谁,谁都能拿出一大堆的证据,包括各种古籍的记载、国家权威部门的认定、名人的吟咏的诗词等等。我记得这个问题,在90年代以前,是没有争论的。
南阳,这座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城市,其地名的演变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紧密相连。尤其是“躬耕于南阳”这一记载,让南阳的历史地位更显独特。事实上,宛城便是诸葛亮笔下“躬耕于南阳”的所在地,这一论断有着充分的历史依据。
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的传奇人物,其躬耕地的归属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然而,诸多历史文献和资料清晰表明,诸葛亮躬耕地在襄阳隆中,而非南阳市卧龙岗。 清光绪年间潘守廉主持编撰的《南阳县志》为这一观点提供了有力佐证。
#头条创作挑战赛#最近读丁宝斋先生编写的《隆中志》(1996年出版),我们发现丁宝斋先生也认为汉末“南阳”在新野以北,所以诸葛亮躬耕地在南阳(宛)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丁先生写到,“东汉末年,荆州首府襄阳往北,经新野、南阳,可直达京城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