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片一直是一个很受欢迎的剧种。好的作品层出不穷,《亮剑》,《我的团长我的团》,电影《太行山上》,都是代表作。但是很多人在观看的时候,有很多疑惑,日军一个旅团有多少人?一个师团有多少人?少佐大佐都是什么官职?今天我们来一一介绍。日军陆军编制奇特:从分队到师团在二战时独树一帜。
1888年5月14日,日本陆军在旧东京镇台的基础上编组了第一师团,该部战时的代号为“玉”,补给军区为东京,因此还称为东京师团。第一师团参加了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成为日本对外扩张的爪牙,是上世纪初叶日军的主力师团。
稍微懂军事看战争片的小伙伴都知道,一般军队都是按照军、师、旅、团、营五个基本的编制进行作战的,且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按照这种编制进行,不过熟悉抗战的人却发现,日本不仅军衔上有大佐之类的佐级军衔,就连军队都是什么联队、旅团、师团进行作战划分的,很多人并不清楚联队、旅团和师团到底相当于五个基本编制中的哪一种,也有直接视为团、旅、师的。
日本侵华将领木谷资俊少将因脚气病死于北平,其最后的军职是日军野战重炮第2旅团长,自“七七事变”爆发后,野战重炮第2旅团就活跃在华北地区,隶属于华北方面军作战序列,在日军攻城略地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淞沪会战”结束后,尽管当时中日之间的全面战争实际上已经爆发,但是双方都没有正式向对方宣战,因此日本天皇在1937年11月18日签署了第658号敕令,宣布废止大本营只能在战时设置的规定,同时,颁布第1号军令,规定在发生事变时也可以设置大本营;
这对于如今深受抗日神剧影响的我们来说很难有具体的回答,如果我说在1938年中国全国都没有500门火炮,而日军打一个武汉会战就能拿出来700-800门火炮你会有何想法?甲种师团是抗战中我军最难缠的对手,只有看懂甲种师团有多难打,才能明白先辈流的血有多少又有多沉重。
整个会战中日两国先后投入总兵力近百万,是中国近现代史最大规模的会战之一。笔者依据中日两国最权威史料,整理出淞沪会战期间日军陆军参战的9个师团,2个支队和3个重炮旅团,1个重炮联队,10个炮兵联队,3个炮兵大队,1个迫击炮大队较完整编制序列。
斯大林曾说:“炮兵是战争之神”。火炮能在数公里以外,对敌重点目标实施火力覆盖,从而有效摧毁敌人工事,给前进中的步兵扫清障碍。在苏德战争中,追求大口径火炮作战的苏联军队,就曾将火炮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二战时期,苏联拥有10个突击炮兵军、32个突击炮兵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