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因其适用广泛,操作简单有效深受养生爱好者的喜爱,我将和大家分享身体不同部位的刮痧方法及注意事项,因为要讲的东西太多,所以我把不同部位的刮痧方法分开来讲,这一次主要是和朋友们分享头颈部和面部的具体操作手法。让每个人都能学会简单的刮痧操作方法,学会有效的养生技巧。
揪痧几乎失传,今天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这个痧大多是生气、上火之后容易产生,痧是堵在经络的瘀血、瘀气,经络瘀堵形成痧之后,会出现很多症状,如:发热、心烦、失眠、厌食(吃不下饭)、咳嗽、浑身乏力、濒死感、胸闷、心慌、梅核气、头晕、说不出的一种浑身难受、大便失调、等等。
刮痧是我国中医的一种特殊疗法,很多疾病不用吃药打针,通过刮痧就可以实现治愈。刮痧不但活血化瘀,还能治疗这些疾病。24日晚,杨丞琳在微博晒出颈部刮痧的照片,还留言称:“听说感冒喉咙痛时,在前后颈部刮痧会比较舒缓,我等着!明天告诉大家有没有效。”照片中,她的脖子上刮痧的痕迹非常明显。
脖子酸了,肩膀疼了,上火了,感冒了,是不是都想用刮痧来缓解缓解?但你知道正确的刮痧是怎样的吗?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质,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从而达到活血透痧的作用。
民间养生流行刮痧,人们把自己刮出血痕,觉得“痧毒”排出来了,然后感觉通体舒服。刮出来的“痧”其实是毛细血管出血,形成皮下血斑,一般在2~4日内消退,但看起来有点吓人。 刮痧似乎对背痛、颈痛“有效”,但这只不过是安慰剂效应。
什么是“痧” 1、“沙证”与“痧” 中医较早记载的“痧”是与“痧证”连在一起的。较早记载“沙证”(当时用“沙”字而未用“痧”字)的书籍是元代医家危亦林在公元1377年撰写的《世医得效方》:沙证“古方不载……所感如伤感,头痛呕恶,浑身壮热,手足指末微厥,或腹痛闷乱、须萸能杀人” 。
| 木易刮痧 |分享刮痧方法,传播养生干货-----------------------------------------------先来看几张不同部位刮痧后的出痧图(肩颈出痧图)(后背出痧图)(心脏反射区出痧图)是不是有点吓人?很多人就会说啦:刮成这样不得把人刮虚啦?
什么是痧为什会出痧,痧是什么?是毒素吗?是血管破了吗?经医疗临床实验,有些人一刮,痧很快就出来了,但有些人呢?痧出的很慢,有的人根本不出痧。你刮同一个人,他有的地方会出痧,有的地方又不出痧,怎么刮都不出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