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央视财经曝光了甘肃省靖远县“硫超标”枸杞加工黑幕,一些商户被曝光利用对人体有害的工业硫磺熏制枸杞,以达到“提色增艳”的效果。9月2日,甘肃省靖远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发布情况通报称,将彻查枸杞种植加工环节的相关问题。
来源:【矿业界】硫是人类认识较早的一种非金属单质。在古代中国、印度、埃及等都有使用硫磺的记载。虽然人类很早就会利用硫,但直到1776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才证明硫是一种单质,并给这种古老的元素命名,符号为“S”,从此硫元素进入了近代化学的大门。
“保温杯泡枸杞也不香了”,近期,有媒体报道甘肃某地种植户用焦亚硫酸钠对枸杞“提色增艳”,甚至用工业硫黄熏制枸杞保持品质,致使枸杞二氧化硫超标。媒体报道称,工业硫黄不能用于食品加工,有毒,而且含有大量砷,易造成肾功能不全及衰竭、多发性神经炎、肝功能损害。
近日,央视财经曝光了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的枸杞生产区存在违规违法生产加工、使用工业硫磺熏制枸杞等问题。 9月2日,靖远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媒体反映我县枸杞生产加工存在违规违法问题的情况通报》,称已成立联合调查组,将彻查相关问题,对于违规违法责任人依法严惩。
9月2日,甘肃省靖远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媒体反映该县枸杞生产加工存在违规违法问题的情况通报,靖远县已成立联合调查组,彻查枸杞种植加工环节的相关问题,对于违规违法责任人将依法严惩。同时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枸杞生产加工销售问题专项排查,调查处置结果将及时向全社会公布。
9月2日,甘肃省靖远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媒体反映该县枸杞生产加工存在违规违法问题的情况通报。全文如下:据央视新闻此前报道,9月1日,央视财经曝光了甘肃省靖远县“硫超标”枸杞加工黑幕。记者来到甘肃省靖远县,这里的枸杞种植面积大约有28万亩,遍布全县14个乡镇。
11月15日下午,菏泽市工业重点项目现场观摩团来到单县,观摩恒舜高性能不溶性硫磺生产项目。该项目由山东恒舜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母公司山东尚舜化工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橡胶助剂专业生产企业,为菏泽市第一家境外上市企业,被工信部评为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近日,有媒体报道,记者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发现,当地市场上的商户为了把品相不好的枸杞卖出去,动起了用焦亚硫酸钠增色的歪心思。无独有偶,记者在甘肃省靖远县调查也发现,一些商户为了提升枸杞的品质,选用工业硫磺熏制枸杞。无论“亚钠枸杞”还是“硫磺枸杞”,都有害身体健康。
【来源:中安在线】甘肃省靖远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9月2日发布关于媒体反映该县枸杞生产加工存在违规违法问题的情况通报。2024年9月1日晚间,媒体播出了枸杞生产区存在违规违法生产加工问题,涉及靖远县种植户。
资料图:包装袋上写着“低硫”字样的枸杞。新京报资料图青海格尔木市生长的枸杞因颗粒大且饱满、色泽鲜红、果肉厚实、含糖量高等优势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据央视财经报道,有知情人表示,这里有些厂家、商户在生产枸杞的过程中存在使用焦亚硫酸钠进行“提色增艳”的情况。
枸杞作为“药食同源”的代表性品种,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保健品等领域。然而,看起来颗粒饱满、鲜艳红亮的枸杞,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有着巨大的食品安全隐患,威胁消费者身体健康。在甘肃省靖远县,这里的枸杞种植面积大约有28万亩,遍布全县14个乡镇。
界面新闻记者 | 翟瑞民界面新闻编辑 | 刘海川当前正是枸杞成熟收获的季节。近日,央视《财经调查》曝光了青海一些厂家在生产枸杞的过程中使用焦亚硫酸钠进行“提色增艳”,甘肃省靖远县多地商户过度利用硫磺,甚至利用工业硫磺熏制枸杞的情况。
“保温杯里泡枸杞”是不少人的养生习惯。据央视财经报道,部分看起来鲜亮的枸杞,却是“硫超标”的“毒枸杞”。青海格尔木市以及甘肃靖远县都有商户使用对人体有害的焦亚硫酸钠对枸杞“提色增艳”,甚至给枸杞“熏硫黄”。有些商户为了节省成本,直接选用工业硫黄。
出于减少硫酸运输成本等因素考量,鲁北化工(600727.SH)计划在工业园区内新建相关装置。1月14日晚间,鲁北化工公告披露,为缓解运输成本压力、减少运输硫酸带来的公共危险、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拟新建60万吨/年硫磺制酸及余热发电装置。该项目总投资3.30亿元,建设期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