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面评价来临,我们的反应往往决定了事情接下来的发展轨迹。实际上,很多人在被动接收到批评的信号时,内心深处会很容易产生抗拒感。不过,请不要担心,这不能简单地给当事人扣上“心胸狭隘”的帽子,因为这只是一种自然反应而已。但是,人们究竟为何会产生上述意识呢?
专解“急难愁盼”,专挑“疑难杂症”,辽宁省丹东市人社局政务服务大厅的“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火了。元旦过后,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深入丹东,探寻“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是如何办成事的。翻开接待服务大厅记录本,通过上面的联系信息,记者对在这个窗口反映过问题的部分群众进行了回访。
近来有过办事经历的市民可能会发现,在多个街道(乡镇)政务服务中心的总咨询台、窗口等位置,陆续出现了一些标识牌,上面赫然写着“办不成事”等一些字样。如此通俗直白,免不了让人心里犯嘀咕。事实上,这些窗口可不简单,它们是办事机构针对办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疑难杂症”所开辟的专门渠道。
在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中,禄丰市紧盯“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和全程服务有保障”总目标,聚焦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着力解决企业和群众的困难事、烦心事,创新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形成合力,专为群众解决“办不成的事”。
来源:【中国城市报】背景:近期,有媒体调查发现,在为群众服务方面,个别地方仍然存在消极应付、推诿扯皮等问题。门好进了,脸好看了,可有的事情依然难办。为了兜底解决问题,一些地方创造性地设立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重点解决“疑难杂症”,收获不少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