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很多军事片,知道我国军官制度是怎么划分的,它们各自有它们自己的权力和义务,在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当然,每个国家的军官制度划分都是不一样的,称呼也五花八门,但是管理都是非常严格的。
在许多影视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不少的旧日本军队大佐和少佐被击毙,不过现实中的作战难度其实要比影视剧中要大得多,1939年梁山战斗中,日军大队长长田敏江少佐被击毙,也是少数兵力相当条件下,取得全歼战果的战例,少佐相当于少校军衔,旧日本陆军中一般担任副联队长或者步兵大队长的职务,相当于编制1100人的大队中可能只有一位,“逮住暴打”的机会还是相对较少的,那么,旧日本海军的少佐,是什么职务呢?
笠井智一近日阅读日本二战史,笔者对旧日本军队(甚至是现代日本)“看出身和资历,不看能力”的等级制作风,颇有一番感触。一位击落过10架美机的飞行员,战后找工作被新成立的航空自卫队拒绝加入,理由居然是“资历不够”!
在山东沂源县烈士陵园展室里,展出着一张陈旧的黑白照片,里边几个正在开枪射击的士兵身影不很清晰,但正是这张照片见证着沂源抗日军民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石桥伏击战。也正是在这场战斗中,日本在侵华战争中丧命的一长串日本将官名单,留下了最后一个名字:吉川资陆军少将。
世界各国的军队中,基本都各自保有一些自己的特色,日本便是其中之一,在二战时代,日军人数超多的师团、联队、大队等建制,更像是一战时代的“遗物”,同时,旧日军之中的佐官等军衔也显得与众不同,同样具有代表性的,还有日军中的“军曹”,下面我们来一起看一下。
从 曹 的字形历史演变来看,甲骨文 金文 秦系简牍 说文 提供的字形来看,字形的上下横都是弧形,到底是表示一横,还是表示八,难以说清。鼓声 锣声 戈矛声 弓箭声 马的嘶鸣声 人的呐喊声,声声震耳 音音不绝。
日本战犯是指1945年8月15日,自日本政府投降之日起,相当一部分日军军官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起诉,或被中国、新加坡、菲律宾等一些同盟国俘虏。在中国,日本战犯共经历两个时期,一个是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时期,一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