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的周先生因房颤导致脑梗,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多学科鉴别脑梗“祸首”,并成功为其实施造影及取栓术和“房颤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心脏手术,日前已从该院心内科康复出院。据了解,房颤是一种常见得心律失常,它给患者带来巨大的伤害。
重庆之声5月6日讯 “医生你快看看,我爸这是怎么了?”近日,伴着家属焦急的声音,一名70岁的老年男性被紧急送到重医附二院江南院区急救部。经初步检查,医生怀疑这名患者是急性脑血管病,一场快速响应、多学科一体化协作的生命抢救过程跑出了“加速度”。
“感谢医护人员高超的技术、优质的护理,我、我又捡回一条命啦!”8月28日,在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简爷爷在家属帮助下坐着轮椅,四处转悠,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今年6月,70岁的简爷爷在家中突发脑梗塞,被家属送往当地医院进行溶栓治疗。
极目新闻记者 曹洋通讯员 周珊近日,武汉脑科医院·长江航运总医院成功运用“零交换”技术为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复通血管,手术治疗部分仅耗时20分钟左右。4月22日,老人恢复正常。医生正在为老人做检查原来,75岁的张奶奶早在20年前初次发作脑梗时,便查出颅内多发腔梗。
极目新闻记者 曹洋通讯员 李秋怡实习生 谭营 谢芷若“有人晕倒在地了,赶紧去救……”一男子冲进武汉科技大学紫荆医院急诊科,称在医院附近的武车公园内,一名老太太突然昏倒在地,情况危急。导医台值班护士张梦立刻推着轮椅前往现场,并迅速将患者接至医院急诊科,由于抢救及时患者脱离生命危险。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22日讯(通讯员周珊)“大道至简”对脑梗患者争分夺秒的救治来说同样适用。近日,武汉脑科医院·长江航运总医院便成功运用“零交换”技术为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复通血管,手术治疗部分仅耗时20分钟左右。
当家人中风时,如何迅速反应?溶栓和取栓,你了解多少?如何科学预防中风?日前,七旬老人黎爷爷,在家时突然右半边肢体无力,站立后身体开始倾斜,面部歪曲且说话含糊不清。其家属迅速反应,意识到可能是中风,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将患者送至重庆松山医院急诊,成功救回患者一命。
腔隙性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一种常见的类型,主要由小动脉闭塞或狭窄引起,导致脑内小血管供血不足,形成小的梗死灶,通常表现为脑部局部区域的缺血性损伤,最常见的症状包括肢体无力、语言障碍、步态不稳、认知功能减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