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10月1日电(记者 柯高阳)记者从江苏省林业局了解到,今年9月,江苏省首次开展湿地生态保护补偿,成为率先开展湿地生态保护补偿工作的省份之一。今年1月修订通过的《江苏省湿地保护条例》提出,建立湿地生态保护补偿制度,逐步实现重要湿地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
1月27日,省林业局发布《2024年江苏省湿地保护年报》。截至去年底,全省已建成省级以上湿地公园76处,其中国家湿地公园(含试点)28处、省级湿地公园48处、湿地保护小区1088处。2024年,全省湿地保护率达49.1%。截至去年底,全省累计完成互花米草除治44.
交汇点讯 1月12日,修订后的《江苏省湿地保护条例》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此次全面修订以保护管理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为导向,增加细化规定,从加强湿地资源管理、强化湿地保护利用、系统开展湿地修复、严格落实监督检查、科学设置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完善。
来源:【绿美江苏】一是科学规划林业湿地空间格局。组织开展新一轮林保规划编制,重点保障城镇开发边界内建设项目,确保林业发展战略目标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相协调,实现“多规合一”。完善苏州市相城区湿地保护规划,总体形成“三横”“四纵”“五核”“多点”的湿地保护空间格局。
来源:【常州日报-常州网】在常州天宁区郑陆镇黄天荡湿地里,百余只野鸭在水面上“排兵布阵”。它们的羽翼布满暗褐色斑点,嘴基至耳区贯眼线黑褐色,这是省重点保护动物斑嘴鸭的特征。在栖息补给后这些野鸭将会继续南下。
来源:【绿美江苏】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和新修订的《江苏省湿地保护条例》,进一步提升湿地保护行业依法行政能力,苏州市于5月15—16日组织举办全市湿地保护法治培训班。各县级市(区)湿地主管部门和湿地公园负责人约50人参加培训。
来源:【绿美江苏】近日,《城市发展与湿地保护的常熟模式》在《中国绿色时报》发表,获国家林草局官微转载。近年来,常熟市积极打造城市发展与湿地保护的常熟模式,取得良好成效。一是机制创新,构建全方位湿地保护格局。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鉴于此,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特别推出《我AI的江苏》系列策划,希望通过AIGC带来的全新视觉体验,深入挖掘江苏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新变化、新亮点,用全新的视角和维度,展现这片热土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来源:环球网 在江苏盐城沿海经济区,一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太平洋西岸唯一未被污染的湿地——条子泥景区,正迎来全新的保护方式。每日上午9时,一架自动巡检无人机准时升空,对景区核心区域展开全面巡查,利用高科技手段守护这片珍贵的“地球之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