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茂林八瓣菊花壶李茂林印-16世纪晚期高9.6厘米,阁11.5厘米3,高:9厘米 阔16.8厘米4,时大彬 开光方壶6,时大彬 仿供春龙带壶16世纪末8,徐友泉 仿古虎錞壶「秋七月」铭10,秋日」作高:8.5厘米,阔:12.8厘米11,李仲芳 觚棱壶「陈仲美 束竹柴圆壶陈仲美
再回顾一下这十把壶:1. 供春创制的“供春壶” 2. 邵大亨创制的“仿古壶” 3. 陈曼生的“石瓢壶” 4. 邵大亨创制的“掇球壶” 5. 邵大亨“鱼化龙壶” 6. 杨彭年的“井栏壶” 7. 邵大亨“龙头八卦一捆竹壶” 8. 杨凤年创制的“风卷葵壶” 9. 朱可心创制的“报春壶” 10. 顾景舟创制的“提壁壶”
中华文明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历史变迁,很多有历史研究价值的文物,作为陪葬品,埋藏在地下数千年,有的文物已经重见天日,被收藏在各大博物馆,作为国宝级的文物被保护。有的文物是被普通人民意外挖出的,还有的文物已经不知所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