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是我国人口数量排名第六的少数民族,是一个极为古老的族群。正因为其古老,彝族的起源一直扑朔迷离、众说纷纭。很多研究都不过是脑洞大开的哗众取宠——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老彝文与山东丁公陶文神似”观点。即便个别研究结论已经接近真相——把彝族文字与秦安大地湾刻画符号联系起来。
因为根据考古发现显示,成都平原有着自己独立起源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宝墩文化,但是继宝墩文化之后的三星堆文化,却并不是宝墩文化的继承和升级,宝墩文化是被后者直接终结和取代的,三星堆文化中存在着诸多外来文化因素。
来自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昌学院、凉山州博物馆、西昌文管所、昭觉文管所等多所高校、科研单位的50多名知名专家、学者,以及云贵川彝学专家、爱好者齐聚一堂,聚焦“金阳县金沙江‘千年首渡’优秀传统文化”展开学术研讨。
西部苗族古歌里有很多与”沙族“战争的故事,沙族就是汉族(包括远古黄帝部落和夏族)。在众多的战争故事中,有一个奇怪的故事,它提到的所谓汉族习俗,汉族并没有,有这个习俗的却是四川和云南的彝族!这仅仅是苗族古歌记错了吗?
根据考古显示,中国最早的原始文字或文字雏形是贾湖刻符,距今8000年以上。从甲骨文与贾湖刻符比较来看,两者主要都以龟甲、骨头为载体,先横后竖、先上后下等的书写特点基本一致,因此普遍认为甲骨文与贾湖刻符存在密切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