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南极蕴藏着丰富的科学宝藏,是全球科研角逐的“冰冷战场”。
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正式开站,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之后,我国建设的第五座南极考察站,也是第三座常年考察站。中国秦岭站的建立对于后续中国南极科考具有怎样的意义?又会给全球科考带来哪些新变化?
在一片冰天雪地之中,大力开展科研活动,非常考验科研人员的意志力与行动力。尤其南极这个极寒之地,极度恶劣的自然条件与气候,只会给科研人员造成不可逆转的压力与阻力。但在全球极地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科研人员纷纷前往南极建立“实验室”,主攻气象学、地质学和海洋学。
图片说明:中国南极秦岭科考站(祝 贺摄)本报记者 樊 巍 刘 扬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正式开站,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之后,我国建设的第五座南极考察站,也是第三座常年考察站。中国秦岭站的建立对于后续中国南极科考具有怎样的意义?又会给全球科考带来哪些新变化?
前言位于地球最南端的南极,一直以来都吸引着不少国家前去考察。因为,在这片被冰雪所覆盖的土地上,有着太多的未解之谜。自1820年,俄罗斯海军在航行时发现了南极洲后,全球便有十几个国家在南极建立科考站,在此进行考察。至今,美国已经在南极修建了6座科考站,日本也已经修建了4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