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19日电 据台湾“中时新闻网”报道,45岁许姓男子在网络创设虚拟平台“多多盲盒”,声称上面贩售各种盲盒,里面有家电、名牌球鞋、包包等,有上万会员注册抢购。通过游说民众花钱抢盲盒,再拿到平台上出售,每次加价3%。
当下,不少人沉迷在盲盒中,但“万物皆可盲盒”的背后却隐藏着网络赌博、消费欺诈、霸王条款等诸多问题。今年上半年,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联合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盲盒APP为切入口,针对盲盒销售中存在的消费乱象进行专项调查。
盲盒奖池中的奖品被抽出后却不补充,导致中奖概率变小,对外却宣称中奖概率没有变化,欺骗、误导消费者。近日,四川省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管局对“元气部落”盲盒App抽奖玩猫腻一事开出罚单,罚款60万元,并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
但实际上,这些醒目的宣传信息往往都附带了限制条件,而所谓的“正品保障”也未见可信资质。记者从消费者投诉平台、手机应用商店、社交媒体等多个平台看到,不少消费者和用户都给出了针对盲盒APP的差评:“虚假宣传”“诱导消费”“欺骗消费者”。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张楠3成受访者遭遇过“盗版盲盒”;化妆品盲盒使用期限尚不足一年;68元图书“盲袋”,内含图书定价实为58元……3月17日,京津冀消协组织联合发布盲盒消费调查结果,揭露盲盒销售“那些坑”。部分购物平台及商家涉嫌售卖盗版盲盒80.
在网上冲浪,经常能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有人分享抽中苹果手机的广告,说是只要花39块钱就可以抽到iPhone14,分享者在晒单“好运日常”的同时,还会在后面附上一条链接,点开就是网络盲盒网站的页面。对此,有很多人好奇到底是不是真的,于是想下单试试运气。
近年来,随着二次元文化的蓬勃发展和潮流玩具群体的快速增长,盲盒经济空前火爆,小小的盲盒掀起了潮流玩具的消费风潮,这种消费新形式除最初的玩具外,餐饮、美妆、文具、图书等诸多消费领域也都掀起了“盲盒风”,消费市场上随处可见盲盒的身影。
39元抽奖?已经有人分享了中奖经历?别想着占便宜,因为“砸”中你的可能不是“馅饼”而是“陷阱”——有人付款抽奖后,消息石沉大海;有人抽中一瓶洗发水,还要另付运费……自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启动“追踪到底·315云投诉主题报道”后,接到不少网友的类似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