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蓝震“一位聋人女大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但是,她的求职经历却颇多坎坷,她的父母呼吁——请给杨洋一个机会。”1996年3月12日,《钱江晚报》在头版和第9、12版进行了详细报道,让很多人记住这位自幼双耳失聪、凭着认口型学会说话的杭州姑娘。
9月24日是国际聋人日,本报人物·对话栏目,迎来特别采访对象——两位聋人。相较于其他人物采访,这次花的时间明显更长,记者靠手语翻译老师同她们进行一场无声对话。她们是视频博主,发布的视频虽然没有声音,却有满含情感的动作和内容,为聋人群体提供科普、吃喝玩乐等资讯内容。
午后的操场上,校园舞蹈队正在集训。陈晓云站在队伍前面,依靠身体语言,指挥着众人变换动作。不时,她还要走进队伍里,查看每名队员的动作是否标准,再用手轻拍着矫正。很快,队员们全身心投入到了练习中,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动作要领,力求把每个动作做到整齐划一、优美舒展。
01那些找不到工作的聋人一位重听女士,双耳戴助听器,大学毕业后,发挥美术特长,先后从事过绘画师、广告设计员、手绘墙等工作,但都干不长,至今还在待业,生活非常困难,贫贱夫妻百事哀,她和丈夫经常吵架,吵架了就跑出去住朋友家。
文/羊城晚报记者 王隽杰图/受访者提供在热闹喧嚣的直播江湖中,有一方安静的角落,这里没有激昂的叫卖声,没有嘈杂的背景音,只有主播的双手在空中比划。这是井井的直播间,今年35岁的她是一位听障人士,直播间的绝大部分观众同样也是听障人士。
今年六月,我来到上海一处由废弃工厂改造的艺术空间。这里正在进行一场蹦迪活动。与以往不同的是,律动的低音中,贴耳交流的人少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手语的海。我穿过卖烤冷面的小贩、塔罗占卜的摊位、涂鸦墙上手语的标识、老人、小孩和狗狗,被人潮推搡着,来到了舞池中央。
1月7日,在太原市潮汕聋姐肠粉店内,一场特别的爱心活动正在展开。店主冯亚斌和鄞瑛是一对聋人,他们热情地邀请附近的环卫工人进店享用免费餐食,为寒冷冬日里的劳动者们带来了一份特殊的腊八节关怀。1月8日,山西晚报以“凡人善举暖心共情”为题,对这对聋人夫妻进行了报道。
店主聋姐和爱人冯先生山西日报新媒体记者卫波报道 “当您遇到困难了,进来说一声,请您吃一顿,管饱!”在太原市杏花岭区潮汕聋姐肠粉店门前显眼的位置,有这样一句话。温暖的语言,让寒冷的冬天暖意融融。1月7日,农历腊月初八。店主夫妻是听障人士,他们邀请辖区环卫工免费用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