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小说讲述的是一群生活在科技发达社会的叛逆孩子,他们逃学,以及入侵银行的主机而抢劫银行的故事。贝斯克解释说,他希望有一个术语能结合表达科技与“误入歧途有反社会倾向的年轻人”这两层意思,在做了各种组合后,终于找到cyberpunk这个听起来完全准确的合成新词。
赛博空间Cyberspace,这个词其实是控制论(cybemetics)和空间(space)两个词的组合,最早出自1982年威廉•吉布森发表于omnl杂志的短篇《融化的铬合金》,而后在他囊获科幻文学三大荣誉(星云奖,菲利普•K•迪克纪念奖,雨果奖)的惊人之作——自1984年来全球
若单独提取出Cybernetics或Cyber一词单独看待的话,其则指某种超现实主义的科学技术,以及与电子技术有关的事物,诸如新兴科技产品以及相关概念,都会冠以Cyber一词,如Cybercafe、Cyber war、Cyber look、Cyber-technology等。
这倒不是说AI的能力不足,相反,人们好像已经对AI生成的图片产生了某种程度上的PTSD,当人工智能的浪潮袭来,那些有如魔法般的先进科技已经不再令人震惊,谁都知道AI能画得很好,与其对着发丝级别的失误抠细节,还不如欣赏这些“人工智障”的翻车集锦来得有趣。
赛博的概念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本身寓意着“半机械人,人的身体部分器官被用机械替代”,即人类与电子机械的融合系统。如今,这个概念继续拓展,被广泛运用于各种文学作品、科幻电影,深入到日常生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传统祭祀活动。在印度,疫情期间的封禁让VR逛庙App成为热门。
近年中文互联网音乐社区一类被称为“赛博菩萨”或“电子菩萨”的音乐曾引发关注与讨论。这类音乐在简体中文社交媒体平台拥有广泛受众。以简体中文用户较多的网易云平台为例,截至2024年1月4日,在线搜索“赛博菩萨”有226个歌单,“电子菩萨”有146个歌单,累积评论有千余条。
而改编自《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的电影《银翼杀手》更是将“赛博朋克”这个概念广为传播。同时赛博朋克潮流在全世界范围流行,并且诞生了大量的文艺作品。日本是受“赛博朋克”文化影响较深的国家,由于社会制度和其他环境因素,加上“赛博朋克”本身具有的意义不明的亚洲符号,都让“赛博朋克”在亚洲传播流行。
人去世后,除了实体遗产外,也可能会留下“数字遗产”——这一话题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被提及和关注。随着互联网发展,人们生活在现实和赛博的双重空间里(编者注:赛博空间(Cyberspace)是哲学和计算机领域中的一个抽象概念,指在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网络里的虚拟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