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靓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刘丽靓)金秋十月,吉林白城大安市裹满了“丰收”的味道。金灿灿的稻田一望无际,秋风过处,飘来缕缕稻香。这座位于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集中分布区之一的城市,从曾经的十年九旱、盐碱地广、寸草不生的旧貌,如今换上稻穗沉甸甸、硕果香飘飘的新颜。
6月7日,在位于重庆涪陵长江边的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渣场,记者发现这里已变身绿地公园。据了解,自2017年7月1日重庆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正式推行以来,全市检察机关立案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3327件,提起公益诉讼87件,法院已判决65件,全部支持检察机关起诉意见,追偿生态
9月9日下午,海钢集团与中国中化旗下中化环境、中化资本在海口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海钢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夏亚斌,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丁正锋,中化环境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寿根,中化资本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亚蔚出席签约仪式。
盐碱地这样变成“黑土地”十月的东北,天气已经开始转冷,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太平村龙海灌片却是一片抢丰收的热闹景象:一排排金灿灿的水稻迎风摇摆,联合收割机鱼贯驶过之处,飘来缕缕稻香。就在一年多前,这里还是一片白茫茫的盐碱地,土壤平均PH值达9.31,远远超出常见植物可存活的范围。
寒露刚过,在位于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龙海灌片种植整改项目上,金灿灿的稻田一望无际,操纵着智慧农机的项目人员正在忙着收割。这片地块由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化”)旗下中化环境修复(吉林)有限公司实施修复。
春来中国,万象更新。眼下,全国春耕备耕工作陆续展开。农技人员深入田间,指导农户,为确保我国今年粮食丰收,做好充足的准备。江西:早稻春耕拉开序幕在江西南昌新建区,农户抢抓土地湿润的有利墒情,积极开展土地翻耕工作,全区38万亩早稻生产拉开序幕。
在吉林大安乐胜乡盐碱地旱田地块附近,未经整治的地表已经板结开裂,远处由几个集装箱搭建的简易屋舍是中化环境大安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部工作间(7月15日摄)。盐碱地是重要的耕地后备资源,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挖掘潜力、科学利用,对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意义重大。
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 题:盐碱地如何变成新粮仓?——盐碱地治理一线观察新华社记者于文静盐碱地是重要的后备耕地战略资源,在保障生态的前提下挖掘潜力、科学利用,对于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当前我国盐碱地治理利用有哪些路径?记者日前进行了采访。
科技日报记者何亮十月的松嫩平原,空气中飘着“丰收”的气味。秋风过处,金灿灿的稻田飘来缕缕稻香。10月19日,记者来到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龙海灌片种植整改项目现场,盐碱地试验田里一派繁忙,工作人员操纵智能化农机轰鸣作业,沉甸甸的稻谷从农机出仓口流进拖拉机,实现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