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近年来在很多遭遇失眠问题的年轻人流行在睡前听“白噪音”助眠。而号称绝对安静的“静音睡眠舱”,据称能让大脑放松入睡的阿尔法脑波音乐,也受人追捧。这些助眠“神器”,是不是让人交智商税呢?“鬼压床”需要治疗吗?失眠如何干预?
大洋网讯 (记者于海涛)每天一份睡眠质量报告,让你看到自己的睡眠时长、深浅睡分布等健康数据,为你改善健康质量提供帮助……如果有这样一个新技术,你愿意尝试吗?昨天,以此为特点的α脑电波助眠芯片系统暨FitSleep α1举行了新品上市发布会。
十九世纪末,德国生理学家汉斯"柏格从电鳗发出生物电的现象,联想到人类身上必然有相同的现象,进而发现了脑波。随着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脑波频率也被人们用电子仪器测定出来。国际脑波学会对不同频率的脑波,分别命名为α波、β波、θ波和δ波。人脑产生β波时,学习能力差。相反地,δ波则是太放松
三分之一科技•iFutureLab联合创始人张小宇4月28日,由北京大学信息学院与深圳市格兰莫尔寝室用品有限公司、深圳市三分之一睡眠科技有限公司和iFutureLab联合举办的“α脑电波助眠芯片系统暨FitSleep α1新品上市媒体沟通会”在深圳举行。
新华社南昌3月21日电(记者彭菁)“3秒入睡、10分钟深眠……”从微电流仪器到脑电波音律,如今市场上五花八门的助眠“神器”层出不穷,凭借“安抚异常脑电波”“一喷秒睡”等玄乎其玄的口号在广大消费者中割了一波又一波韭菜。网红助眠“神器”到底是真科技还是智商税?其中又有哪些陷阱呢?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到一些准妈妈、准爸爸喜欢用音乐进行胎教,对此,杨元魁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在孕期的最后几个月,孩子可以听到外界的声音,但如果采用音乐来进行胎教,由于音乐有大量中高频声波,在穿透羊水到达子宫内部时,孩子其实听到的是噪音,因此用音乐对孩子进行胎教是无效的,甚至可能会起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