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下,信息传播方式加速变革,文化作品的载体样式也得到极大丰富。以数字版权为代表的一系列产业正不断涌现着新业态、新模式,同时,也给版权保护带来了新挑战、新思考。数字版权保护如何助力数字文化产业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肖潇 实习生韩佳序 北京报道8月6日,一家初创公司ProRata.AI在加州成立,创始人是Bill Gross。这个名字不像其他硅谷大牛那样耳熟能详,但他发明的按点击付费广告、竞价排名广告每个人都很熟悉。
第十三届中国知识产权年会“加强版权运用和保护,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日前在京举办。与会嘉宾学者围绕数字经济时代、AI时代的版权立法与政策,相关产业的版权运用与保护,版权集体管理推动版权产业高质量发展等议题进行探讨交流。本次论坛由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知识产权出版社等单位主办。
机器之心报道机器之心编辑部就算是 OpenAI 在舆论场也无法逃过版权保护的呼声。 GPT-4o内置声音模仿「寡姐」一案闹的沸沸扬扬,虽然以OpenAI发布声明暂停使用疑似寡姐声音的「SKY」的语音、否认曾侵权声音为阶段性结束。
当前,人工智能(AI)大模型跨界应用呈现井喷态势,而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更是在内容创作领域崭露头角。随着机器人可以通过图灵测试、被授予合法身份、ChatGPT火爆出圈,这些都标志着AI时代已悄然来临。
春节假期期间,“DeepSeek”的爆火出圈让大众看到了AI创新背后的巨大潜力。当使用者输入创作要求,按下AI创作按钮,所得到的能否被视为“作品”?当墨韵与算法交织,AI一键生成图片背后的版权到底归谁?
“AI大模型语料训练版权挑战”成年度关键词人工智能带来版权之争 有待法律政策给指引核心阅读本报记者 张维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更迭,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改变世界,版权是其中受影响最为明显的。人工智能并不能“无中生有”,海量互联网信息是其培养沃土。
在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版权纠纷。近日,由中国传媒大学等单位举办的“AI时代下的版权治理与艺术发展”主题论坛,聚焦解决人工智能相关版权问题,引发业界热议。在AI时代,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已无处不在,小说、诗歌……一切都可以被模仿,一切都可以被生成。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蔡姝越,实习生 王海晴 上海报道编者按站在2024年,AI带来的版权问题日渐白热化,国内外已有不少案件涌入司法并落槌,争议、担忧、混沌……新产业与旧秩序缠斗在一起,左右互搏。训练数据版权侵权何解?生成物是否为作品,谁拥有著作权?生成物侵权责任如何划分?
作为2024北京文化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北京市版权局承办的“数字时代版权创新发展与保护治理”沙龙于9月20日在京举办。与会嘉宾就数字化浪潮下,数字技术的发展对版权保护与治理所带来的挑战话题,进行深入思考与交流。
央广网北京10月15日消息(记者王迟)文生图、AI生成视频、动态影像创作……随着人工智能技术(AI)的迅猛发展和规模化商用进程的加速,AI创作在为各行各业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与创新活力的同时,也无疑对版权保护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AIGC虚拟人AI让侵权变得更容易?
近日,山东济南的黄先生向澎湃质量报告投诉平台反映称,其弟弟小铜于2021年5月在闪创教育购买了价值8700元的“设计师超值就业6合1”在线课程,其中8600元费用是在顾问老师的诱导下通过隐瞒其大学生身份在“有钱花”信贷平台上办理了教育分期借款。
近日,在校大学生卿冰向澎湃新闻反映称,自己2021年3月在在线教育平台“闪创教育”购买美术“五合一”网络课程,顾问老师诱导她采用贷款方式分期支付学费,并让她在贷款平台度小满方面电话询问时否认大学生身份。
“用DeepSeek一年赚100万”的帖子正在血洗小红书,00后大学生靠AI复活亲人年入30万,家庭主妇用AI佛祖号三个月带货破千万——这不是科幻片,而是2025年最真实的财富故事。当全球还在争论AI是否取代人类时,聪明的掘金者早已在以下赛道闷声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