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中音歌曲《雕花的马鞍》由词作者印洗尘、曲作者宝贵(蒙古族)创作于1984年,后为同名电影的主题曲。马鞍是草原民族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用具,被喻为马背人生的“摇篮”。这首歌围绕着有具传奇色彩的雕花的马鞍,讲述了牧民的后代成长的缩略历程。
听说乌兰牧骑来演出,76岁的齐文元早早到场。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中指出:“在新时代,希望你们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蔚蓝的天空下,紫红色的蒙古舞袍随风漫卷,头顶的瓷碗纹丝不动,马头琴琴声悠扬飘荡……在乌兰布和沙漠边缘的一处蒙古包前,乌兰牧骑的女队员们舞动柔美身姿,男队员动情地拉着马头琴,正在为牧民表演顶碗舞。蒙古包周围,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牧民看得入神,不时鼓掌,笑容在寒风中绽放。
金秋季节里,我来到了内蒙古的乌兰布统坝上红山军马场采风,应节地拍了一组奔马图。那天,在小红山,黄昏金色的斜阳洒向宽阔无边的草原大地上,一队队骏马正沿着河道飞驰而来,赶马人扬鞭策马,骏马则奋起马蹄扬,阳光斜照在马蹄间溅起的水花上,金黄一片。
30多年来,我带着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乌兰牧骑队员,巡回穿梭在草原上,看到牧民就停,拿出乐器就演。1957年内蒙古第一支乌兰牧骑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诞生以来,乌兰牧骑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已经从最初的一支队伍、9个人,发展到目前75支队伍、3500多名队员。
【新阶段新理念新征程·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光明日报记者 高平每年元旦、春节期间,乌兰牧骑的“百团千场万人”下基层小分队惠民演出活动都会持续开展。乌兰牧骑的蒙古语原意是“红色的嫩芽”,后被引申为“红色文艺轻骑兵”,是适应草原地区生产生活特点而诞生的文化工作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