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最后一公里》发出普通百姓60年的征集以来,陆续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稿件,有讲述个人成长与城市的关系;有初次来疆的难忘震撼;也有描绘小家梦想的温情讲述……看到题目,大家或许会有这样的疑问:赵老板是何许人也?竟敢大着胆子称其为老板!
我出生于1988年的一个冬天,家在甘肃东南部一个尽是大山的山村, 1988年对于大城市的人来说可能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可是对于我们这个甘肃东南部的山村来说仅仅能解决温饱,只能说吃饱,白面馍不是很常有,逢年过节的时候偶尔能吃一顿白面膜白面饭,其他日常就是玉米面膜玉米面饭,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93年才改善才能顿顿有白面馍和白面饭吃,因此后来我看到《平凡的世界》里面孙少平在学校吃不起白面馍只能吃高粱馍心里五味杂陈,这是陕北60-70年代的事我们甘肃这里80年代末每天还在上演,我们和陕北年代差就有20年。
据甘肃古浪县志记载:公元1925 年5 月23日,即民国十六年丁卯之夏四月二十三,甘肃古浪县霹雳一声,谷应山鸣,数十丈之黄尘,缭绕空中,转瞬天地异色,日月无光城郭庐舍化为乌有,山河改观,闾巷莫辨,号痛之声,远闻数里,号称三百户之县城,压死男女七八百口,全城房屋,颓倒无遗。
民勤驼队在古丝绸之路有“大帮驼铃”之美誉,走南闯北,担任过中俄友好的使者,为国家稳定、民族团结、抗日战争、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传说故事,以其流传久远、富有传奇、脍炙人口而成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