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师报】《学记》曾言:“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育工作者如何成为真正的善教者?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走进《学记》,考镜源流,受益匪浅。明根本。文史学家钱穆先生认为:“中国教育弊病之一是重实利主义,实利主义之病,在乎眼光短浅,不从本源处下手。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林迪】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计算能力的显著增强,大模型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支柱,也在迅速的落地到不同的领域。在教育领域,个性化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而大模型技术和应用正推动着教育模式的深刻变革。
好多道理中华先人已讲,但是我们不知罢了,真是惭愧,这是今天我一读《礼记·学记》篇的第二个感受。我记得在我上学的时候,如果有同学问我难题,有时家长会认为这是浪费孩子的学习时间,其实“教学相长”,教是最好的学,教是对自己学习的最好梳理,在教别人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还有哪不通、哪不足,然后理通它,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虽有嘉肴》出处:礼记 诵读:康爸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01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