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昨天(7月6日),刁口河流路崔家节制闸关闭,标志着2023年汛前黄河调水调沙期间,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补水工作结束。今年的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实施,明确提出实施黄河现行流路清水沟和备用流路刁口河生态补水,维护河口生态功能。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24日讯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有生态保护恢复工程,秉承的一项基本原则实就是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用生态的方式修复生态。目前,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也已经正式进入到报批阶段。
7月2日,记者从山东黄河河务局了解到,随着近日黄河三角洲清水沟流路补水流量持续超过200立方米每秒,标志着2024年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清水沟流路湿地生态补水全面启动。截至7月2日,清水沟流路湿地已补水9378万立方米。
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张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江桂斌,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宋继宝,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臧民杰,山东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罗公利在成立大会上分别致辞,山东科技大学副校长李玉霞宣读研究院成立决定。
7月17日,记者从山东黄河河务局了解到,随着15日9时30分西河口、崔家护滩取水工程停泵,16日11时刁口河流路桩埕路断面停止过流,这标志2024年黄河三角洲生态补水正式结束。本年度累计向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补水2.01亿立方米,其中清水沟流路补水1.
10月20日至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东营考察调研,深入黄河入海口、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黄河原蓄滞洪区居民迁建社区、胜利油田,实地了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
新华社济南6月9日电 题:这里何以成为600万只鸟儿的“家园”——探访黄河三角洲的生态保护新华社记者吴书光、孙晓辉、张武岳初夏的黄河三角洲,黄河水浑黄厚重,芦苇荡鲜绿夺目。风吹草偃间,但见珍禽掠过,鸣声啾啾。河海交汇处,大片新生湿地,涵养着万千物种。总面积15.
10月20日-23日,“绿色先行”山东媒体行活动在沿黄五市开展。10月21日,媒体行全体成员来到东营,走进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了解该保护区在黄河口湿地变迁、改善和系统化治理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中央和省级多家主流媒体参加此次活动。
秋日的山东东营黄河入海口,大片翅碱蓬逐渐褪去绿衣,裹上鲜艳的红装,为海滩湿地铺上一层浪漫奇幻的“红地毯”,欢迎游客的到来。“‘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报告中的这句话讲到了我们心坎儿里,也给了我们很大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