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暖用品温度虽然不高,但连续接触皮肤时间过长,易发生低温烫伤。近日,黑龙江哈尔滨一女子在网上购买了一双发热鞋垫,刚穿上就感觉到热意,但随后她觉得不对劲,“热得不正常”。女子脱下鞋子后,就看到一股黑烟冒出,仔细一看袜子已被烧焦,脚底也被烫得起泡。
冷空气影响频繁近期广西气温偏低不少朋友变得“冻手冻脚”小太阳、热水袋、电热毯、暖宝宝……各种取暖设备成为我们的 “贴心伙伴”然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有一种取暖的安全隐患往往容易被我们忽略那就是——低温烫伤!为什么会低温烫伤?
来源:【大河健康报】寒冷来袭,这时候各种“取暖神器”陆续登场,不过,“神器”们虽能带来温暖舒适,一旦使用不当可能让人“很受伤”,以下这四种“取暖招式”你用对了吗?第一招暖宝宝使用暖宝宝是常见的冬季取暖方式。贴上一片,效果明显。不过,如果暖宝宝使用不当,可能会有健康隐患。
入冬后,暖宝宝、热水袋、“小太阳”等“取暖神器”纷纷登场,贴着暖宝宝、抱着热水袋入睡的大有人在。殊不知,这也可能造成严重的烫伤。对此,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科主任刘文军表示,低温烫伤可谓“温水煮青蛙”,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把我们深层的组织损伤,留下终身携带的疤痕。
极目新闻记者 刘迅 王晨曦通讯员 贝兰 周宪寒冷的冬天,暖宝宝、热水袋等各种取暖神器受到市民朋友的青睐,然而,一旦使用不当,这些取暖设备可能会成为“皮肤杀手”。1月2日,武汉市民刘女士因为贴暖宝宝时间过长,意外被烫伤到医院求诊。
极目新闻记者 伊蔚 王晨曦通讯员 贝兰 刘望绘图 刘阳随着寒潮来袭,武汉气温骤降,许多市民拿出了暖宝宝、电热毯、热水袋等取暖用品来御寒。武汉一女子贴着暖宝宝睡觉,没想到腿上被烫出水泡。12月20日,武汉多位专家提醒,取暖装备使用不当,也可能成为“皮肤杀手”。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燕赵晚报首席记者 南开宇寒冬时节,暖贴、热水袋、电热毯纷纷登场,成为怕冷市民取暖的“神器”。有人靠它们温暖了整个冬天,但有时这些“温暖”使用方法不当则会变成伤害。近日,石家庄市民杨女士就因睡觉前用上暖贴,而肚皮被烫起了水泡,里面甚至流出浓液。
67岁的杨阿姨在骨科检查后确诊是慢性膝关节疼痛,为了缓解疼痛,杨阿姨自行把暖宝宝贴在了关节皮肤上,直到发觉痒疼才揭除。结果皮肤先是局部出现红斑,红斑上又起了水疱,随后在皮肤科诊断为低温烫伤,暖宝宝无意间成了造成皮肤损伤的“慢性杀手”。
最近广东速冻降温很多人掏出了过冬必备的“取暖神器”热水袋、暖宝宝、电热毯……但“神器”使用不当也可能成为“凶器”近日,江苏盐城的周女士直接把暖宝宝贴肚皮上睡觉结果一觉醒来把暖宝宝揭开时皮肤都被一起撕下来了……在采访中,周女士表示,自己就是睡觉之前把暖宝宝贴上的,感觉不热,就直接睡
央广网北京12月6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进入采暖季后,随着天气日渐寒冷,各种暖宝宝、电热毯、发热器等一系列“取暖神器”出现了。这当中有拿在手里的,有贴在身上的,还有放在身旁发热的,但是使用时的不当操作,造成低温烫伤的情况也时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