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明确红色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对推动红色文化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红色文化的基本界定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化自信的内涵极为丰富,包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个层面的自信。其中,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改革建设过程中形成的。
□ 罗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网络逐渐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渠道。高校思政工作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加强网络阵地建设,用好网络这个最大变量,推动思政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改革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独特文化,它反映着中国人民奋勇奋斗的理想信念与道德内涵,具有极其重要的教育价值与时代意义。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高校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高校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让青年大学生建立起文化自觉和理性认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红色文化意识形态具有重要的时代核心价值,表现的独特文化精神特质值得深思,不同历史时期的红色文化精神的涌现有助于推进文化融合、繁荣、积极进取。当代红色文化精神的价值诉求在于激励青少年一辈传承红色文化精神,在教育领域构建红色文化教育传承机制,以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传承作用。
原标题:新时代红色文化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的价值意蕴。因此,坚持正确的思想指引,不断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助推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现代化,走善治之路,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维护基层社会长治久安的必要举措。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红色文化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精神文化结晶,是蕴含着丰富红色资源和厚重文化内涵的先进文化形态,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取得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的文化符号,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在革命实践过程中创造并遗留下来的,以精神形态与物质形态并存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忠实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英勇奋斗的历史过程和伟大革命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红色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红色是党和国家最鲜亮的底色,红色文化是中华文化独特而鲜明的精神标识,体现着我们党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风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浓墨重彩的文化篇章。奋进新征程,我们要深刻领悟红色文化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中下真功夫,在深化内化转化中持续用力。
新时代高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精准对接大学生的精神生活需要,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特别是要善用红色文化这一宝贵财富,筑牢大学生精神之基,努力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独特的魅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建设实践中孕育出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涵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显著价值。红色文化的生命力来源于在传承中的不断创新。
来源:人民论坛网【中国之治@文化解码】【中国之治@文化解码】专题作者:孙莹炜 首都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伟大实践中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壮大于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