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河网】郭天财查看小麦生长情况。 本报资料图片□本报记者 樊雪婧“对我和团队来说都是莫大的荣誉,是褒奖和鼓励,也是殷切的期望。”12月9日,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戴上了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的奖章,笑容灿烂。领奖前一晚,他刚刚从麦田里赶回来。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牛洁 通讯员 秦晓璐 朱瑞萍高校版“红高粱模特队”有了具体形象!6月10日晚,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毕业生晚会上,该学院“教授天团”带来的“T台秀”惊艳全场。他们的表现或酷、或帅、或萌,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月6日,内乡县灌涨镇杨洼村村民驾驶农机对冬小麦进行镇压作业。 王小军 摄河南日报记者 刘一洁“小寒”已过,眼下正值农业生产“冬管”关键期。当前小麦生长形势如何?冬季麦田管理应注意什么?1月7日,记者采访了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郭天财。
刘一洁眼下,全省小麦基本进入越冬期,切实做好冬季麦田管理、确保小麦安全越冬对于夏粮丰产丰收至关重要。1月9日,全省小麦生产视频调度会议在郑州召开,分析研判当前全省小麦生长形势,并安排部署冬春麦田管理工作。
国庆假期后,“中原粮仓”河南约8500万亩小麦将陆续播种,“郭小麦”又要忙起来了!因为常年奔波在生产一线,在小麦高产栽培领域耕耘近50载的河南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郭天财,被种粮大户、基层农技人员亲切地唤作“郭小麦”。
来源:【人民日报】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消息:2024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保持稳定,单产有所增加,夏粮产量2995.6亿斤,比上年增加72.5亿斤,增长2.5%。这份丰收答卷成色如何?小麦单产提升行动的效能有多大?粮食生产是否仍有增产空间和提升潜力?
本报讯(记者 赵春喜 见习记者 刘一洁)6月7日,历时15天,牵动人心的2024“麦收季”大幕落下。当天,河南小麦大规模机收作业收官,全省麦收基本结束。来自省农业农村厅的消息,今年全省小麦大规模机收作业自5月24日开始。
本报记者 刘一洁“大雪”已过,气温逐渐降低,当前我省已进入冬前麦田管理的关键时期。据气象部门观测分析,今年我省麦播以来,温度偏高、热量充足、墒情适宜。10月中旬以来,全省平均气温12.3℃,较常年同期偏高2.1℃。小麦整体苗情好于去年,全省小麦一、二类苗占比近九成。
来源:【人民网】人民网北京10月23日电 (记者李栋)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国冬小麦播种近五成,冬油菜播种过六成,主产区秋种工作稳步推进。夏粮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1/4,其中冬小麦产量占夏粮产量的九成以上,做好秋种工作对来年粮食生产开好局、起好步意义重大。
大河网讯 中原熟,天下足。作为全国小麦主产区,河南正在实现由“中国粮仓”向“国人厨房”、“世界餐桌”的转变。在河南,什么样的小麦是“优质”小麦?8月29日上午,在第四届郑州·中国好粮油产品及机械设备技术交易大会现场,《河南省地方标准 豫麦》(以下简称《豫麦》地方标准)正式发布。
来源:【三门峡日报-中国三门峡网】12月9日,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郑州举行,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荣获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称号。“尽管获得很多荣誉,但是大家叫我‘郭小麦’才是农民朋友对我最大的认可。”郭天财说,“如何让小麦品质更优,种麦效益更好,这是我的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粮食生产是河南的一大优势、一张王牌,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河南省始终牢记嘱托,把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用不足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近1/10的粮食、1/4的小麦,每年调出原粮和制成品600亿斤以上。
5G智慧农业管理平台为延津县农业生产插上智慧翅膀。 本报资料图片□本报记者 赵春喜春风拂绿,拔节孕穗,碧波荡漾,沙沙作响。4月2日,全省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新乡市举行。来自各省辖市相关人员先行实地观摩。首站:原阳县小麦单产提升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