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护险全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一项为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提供的社会保险制度,俗称社保“第六险”。上海是全国首批长护险试点城市之一,自2016年启动试点以来,已有超过73.5万名失能老人享受长护险,社会反响较好。养老护理员队伍是开展长护险的基础。
人民网上海11月14日电(记者董志雯)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进一步激发长护险和医养照护行业从业人员的服务热情,近期,杨浦区医疗保障局联合杨浦区总工会举办了“杨技能风采,浦护理华章”2024年杨浦区长期护理保险护理服务人员职业技能竞赛暨“长护之星”选树活动,并于11月14日举
上海阿姐方敏转行做长护险护理员源自一个遗憾。“我父母都过世得比较早,我爸爸得中风时,就看到他腿发紫发青,很难受,但我们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能够帮助他。”父亲过世后,方敏当起了长护险护理员,希望能从这份照料老人的工作中找到慰藉。
周明杰为老人按摩。“你能行吗?”“你吃得了这个苦吗?”“你会坚持下去吗?”……在众多疑问中,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长期护理保险护理员上岗了。他们用专业、踏实、韧性、乐观赢得长护险对象和家属的认可。
新民晚报讯(记者 孙云)今天,“杨技能风采,浦护理华章”2024年杨浦区长期护理保险护理服务人员职业技能竞赛暨“长护之星”选树活动圆满举行。杨浦区21家护理机构、3000余名护理员经过前期的角逐,展现了护理实操、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实力。图说:技能竞赛现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超 通讯员 冷琪胶州市医疗保障局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养老护理和长期护理保险服务的号召,鼓励各定点护理机构积极参与2024年最后一期初级护理员技能等级培训班。本次培训旨在进一步提升护理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确保长护险服务的高质量实施。
长护险全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上海自2016年启动试点以来,已有超过73.5万名失能老人享受长护险服务。不过目前,持证的长护险护理员约5万名,和不断增加的养老服务需求相比,总量并不算充裕。还有不少护理员是参加了专业培训,但仍选择转行的。从长期来看,护理员的人手缺口问题不容忽视。
赵听听,是上海首批长护险护理员,在从事护理工作的7年多时间里,她陆续照护过近50位老人,大部分都是已经无法开口说话的重度失能老人,她不怕脏、不怕累,用专业细致的护理和亲人般的陪伴,温暖着老人的心,被很多老人当成“自家孙女”。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照护好老年人,关系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8亿,占总人口的19.8%,已经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其中,失能(失智)老人,也就是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有4500万。
眼下,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截至去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失能、失智的老年人大约4500万。为减轻失能老年人的家庭负担,自2016年以来,我国先后在49个城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也称作长护险。试点八年以来,都有哪些人因此受益?
自2021年3月1日起,南宁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群试点实施长期护理保险以来,已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南宁模式”,还实现了参保人员失能等级评估“足不出户、服务到家”;重大疾病门诊特殊慢性病待遇资格认定流程从复杂、办结时限较长到缩短至当日办结,极大优化提高了认定效率,获得群众点赞
在上海这座重度老龄化的超大城市里,有许多因服务长者而没法回家过年的人。今年52岁的楚晴,2018年从吉林来到上海——那是上海全面推行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试点的第一年。作为长护险养老护理员,她连续五个春节没能回老家过年,眼下将是第六个。
长护险的存在,解决了“一人失能,全家失衡”之痛。视觉中国/图正月初八是刘师傅在家中工作的最后一天,分别一周,开始“怀念”起他来。刘师傅是长护险护工。2024年是家中老人申请长护险的第三个年头,算起来刘师傅是我们接触的第五位护理员了。
“遇到异物卡喉,一定不要去用手抠喉咙。”国庆前夕,“曹YOUNG博爱·十百千”项目第二批长护险护理员应急救护培训现场,45名长护险护理员参加实操学习并通过考核。本次培训也将是对全市首支“长护险志愿者服务队”的再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