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检查看似简单,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它挖好的坑。ABO血型鉴定就是这么一个“扮猪吃虎”的实验室检查。一旦碰到“不对劲”就要提起十二分警觉,抽丝剥茧,追查到底。如果被它“蒙蔽”轻易放过,则遗患无穷。临检室整理了几个日常工作中的真实案例与大家分享,都来看看,这几个坑眼不眼熟?
血型只是初步的鉴定,根据父母的血型推算出孩子的血型,网络上有很多血型遗传信息表,根据血型判断亲子关系是不准确的,这只能作为参考,不能全部信以为真,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血型分为隐性和显性,这意味着A型血的父亲,经检查后很可能是AB型,没有医学手段的专业筛查切勿一味相信血型关系表。
血型是指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某些可遗传的抗原物质,这些抗原物质可以是蛋白质、糖类、糖蛋白或者糖脂。人类常见的血型系统有ABO和Rh两种,根据抗原物质的不同,可以将人类分为A型、B型、AB型、O型和Rh阳性或阴性等不同的血型。
血型似乎也与星座一样,常常被用来推测人们的性格,甚至测算未来的命运,听起来挺玄乎。不过,除了娱乐消遣之外,血型匹配常常用于医疗场合,血型也遗传也有莫大的关系,以致血型成了一个比星座更严肃的话题,血型差异远比星座差异要严肃得多。比如在备孕时常说的“ABO溶血”。
血型,已然成为广为人知的专业名词。在献血的时候,献血者会被告知自己的血型;新生儿上户口的时候,要填写血型;填写体检单、人事档案的时候,需要填写血型;需要输血的时候,医生会询问患者的血型......显然,血型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