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赵德龙通讯员 潘协凯“红莲湖畔,好剧不断。”8月16日,武汉新城鄂州片区,红莲湖微短剧拍摄基地揭牌。微短剧作为新的影视市场风口,短剧基地的揭牌,对于正乘风起势的武汉新城红莲湖片区来说,无疑是如虎添翼。
8月16日,红莲湖微短剧拍摄基地正式揭牌。(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鹏 摄)湖北日报讯(记者孙滨、周鹏、通讯员潘协凯)8月16日,鄂州市华容区洪宾红莲湖酒店,红莲湖微短剧拍摄基地在此正式掀开红盖头。湖北省网络视听协会微短剧分会(筹)揭牌。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14日讯(记者高萌 通讯员田聪)日前,在首届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微短剧论坛上,“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第四批推荐剧目正式发布,由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市委党史研究室、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出品,武汉广播电视台与武汉市委党校联合制作的微短剧《真探·一九二
8月26日记者从红莲湖微短剧拍摄基地了解到基地自8月16日揭牌已来仅仅10天时间就吸引了武汉贰拾叁楼文化传媒漫森文化传媒、果果影视等多家传媒公司到基地开展对接合作目前已有6部微短剧火爆开拍微短剧拍摄“热辣滚烫”作为一种网络视频新形态,网络微短剧近年来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各地纷纷投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农新瑜“表情再夸张一点……很好!拍下一条。”10月13日晚11时许,在神农架木鱼镇一家民宿里,知名导演侯继元与数十位演职人员还在紧张忙碌地拍戏。他们拍摄的,是由湖北省演艺集团与神农架林区文化和旅游局等共同出品的文旅题材微短剧《神农架之爱上“野人”》。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张嘉琪 陆伟今年以来,身披“短周期、低投入、高收益”标签的微短剧延续了去年爆发式增长的势头,频频争夺观众和市场的注意力。面对机缘涌动的微短剧市场,全国各地纷纷加入这盘棋局,浙江当然也不甘示弱。
近年来,微短剧这一新兴网络视听文艺形态发展迅速,满足了数字时代许多观众碎片化、即时化的娱乐需求。前不久,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的《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提到,据行业机构预估,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超500亿元人民币。微短剧的拍摄制作与传统横屏影视剧有哪些不同?
依江而生、百湖之城的武汉,一直以来是影视剧组钟爱的取景地。《人在囧途》《最好的我们》《浮城谜事》等电影曾在此取景。如何从“拍武汉”到“武汉拍”?11月17日,长江日报记者获悉,硚口区正推进武汉新工厂高新技术产业园三期(武汉天工电影工厂)项目建设,推动AI与影视产业深度融合。
极目新闻记者 赵德龙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鹏 王楚近段时间,竖屏微短剧的火爆聚焦各界目光。浙江横店一度被称为“东方好莱坞”,而在微短剧风口又被戏称为“竖店”。今年8月,鄂州市华容区借势筹建短剧拍摄基地,截至目前有30多部短剧产出。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日前发布管理提示,要求微短剧片名应提升文化内涵和审美内涵,不使用恶俗、恶趣味等片名。这是政策层面推进微短剧健康发展的又一动作,而随着微短剧市场不断提质升级,“微短剧+文旅”成为微短剧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文|王可(新京报传媒研究院)以“短、平、快、爽”为特点的微短剧在成为“电子榨菜”的同时,也不时在监管之下阵发性的主动收敛锋芒。但无论如何,2023年已达373.9亿市场规模,预计到2027年,这一数字将突破1000亿,这样的一个新兴文化现象,很难“闷声发大财”。
最近,节奏快、反转多又制作精良的微短剧正受到不少观众青睐,在河南郑州,记者走访多家拍摄基地和影视公司发现,几乎每天都有多部微短剧在同时拍摄,而郑州的微短剧产能也位居全国前三。微短剧剧组在此扎根的原因是什么?
以“总裁”“首富”“重生”“逆袭”为关键词的低俗微短剧,不讲逻辑,主打情绪“爽点”。一分钟三个大爆点、每集一个极限的钩子、一个小“爽点”之后马上是一个大落差,付费点往往就设在这里。解锁一集只需两元,但“追剧”上瘾,账单“滚雪球”。
上月2日凌晨3时,又有3部微短剧在鄂州市华容区红莲湖微短剧拍摄基地杀青。拍摄基地环湖绿植郁郁葱葱,欧式、现代建筑亭亭玉立,高端套房、宴会厅、会议厅、泳池、健身房等几十种不同风格和规模的拍摄场景让人赏心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