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象征着新生与希望,大自然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勃勃生机。对于老年朋友来说,春天既是欣赏花开的美好时节,也是需要加倍关注健康的重要时刻。特别是对于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老年患者,自我管理和保护在这个季节里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这个季节中保护好慢阻肺病人的健康呢?
冬季,是肺病患者最难熬的季节。今年72岁的刘爷爷,日前就因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住进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入院时,他呼吸困难、面色紫绀,血氧饱和度仅为80%,痰液黏稠难以咳出,生命体征极不稳定,病情危急。
对慢阻肺出现慢性呼吸衰竭者,给予长期家庭氧疗可提高生活质量及生存率。如何进行家庭氧疗?长期家庭氧疗可提高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使用家用制氧机,氧流量:低流量吸氧2-4升/分,建议每日15小时以上,维持吸氧6个月以上,血压饱和度在88%以上即可。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阳颖 娄底报道气短,喘不上来气。上个楼,没迈几步,喘得就像拉风箱一样,一年到头咳个不停,痰还特别多……如果出现以上症状,需要提高警惕,这可不是简单的咳嗽感冒,而是“呼吸杀手”——慢阻肺!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10月11日讯(通讯员 曾祥晶 陈安妮 记者 王璐)经历20余小时,跨越1100余公里,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刘大爷(化名)在经历右侧股骨粗隆间骨折后,从海南驱车前往长沙,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伤三科成功接受手术治疗,重获新生。
他仅用15分钟的时间,就为患者的肺部进行了“瘦身”,让患者重新找回了畅快呼吸的感觉。患者张大爷,年逾七旬,长期饱受慢阻肺的折磨。他的肺部像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让他无法自如地呼吸,更无法享受晚年生活的宁静与安逸。
(点击上方视频播放)很多比较严重的慢阻肺患者,因为指脉氧比较低,所以需要配合呼吸机来吸氧,但是有一些患者对吸氧有一定误解:认为自己不能一直吸氧,否则越来越离不开呼吸机,所以能不用就不用,氧流量能用小就用最小,甚至只有觉得胸闷气短的时候才会选择使用呼吸机,这是极其严重的错误!
鼾声如雷,呼吸暂停,常被憋醒,白天困倦……日常生活中,虽然不少人遭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困扰,但引起重视和正确应对的不多。据《柳叶刀·呼吸医学》发布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全球经济负担”报告显示,中国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已达1.75亿人,其中需要积极治疗者超过6600万人。
中新网湖北新闻4月11日电(陈有为 金煦)慢阻肺“蚕食”男子双肺长达十年,严重时无法下床自理,只能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存。近日,武汉协和医院10余个学科联手,成功为六旬男子换上“新肺”。目前,患者已脱离ECMO和呼吸机,生命体征平稳。十年来,徐先生(化名)因双肺病变长期往返医院治疗。
近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重症医学科成功开展成人二氧化碳清除(ECCO2R)技术,救治了一名呼吸衰竭的老年肺性脑病患者,这标志着青岛市重症医学救治水平再度提升。患者刘先生咳嗽、憋喘三个月,近三天愈加严重,被家人送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急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