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曾说过:“我们这一代人因为特殊的时代背景,身上烙上了毛泽东时代的深深印记,对理想抱负狂热追求,充满激情而又不乏理性,似乎人生的目的就是通过不断的奋斗拼搏来达到一种自己向往的理想状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在当今社会,《毛选》备受各界青睐,其影响力跨越了不同群体。任正非经常琢磨如何让毛泽东理论为华为的市场攻略、客户政策、竞争策略以及内部运作服务,比如华为进军海外市场初期,重点选择在第三世界国家,这正是借鉴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策略,因为那里门槛低、对手力量薄弱,先在这些“薄弱地区”建立根据地,把主要竞争对手的“兵力”引向其薄弱之处,拉长战线,然后再逐个击破,如今华为已经稳居全球通讯制造业第一位。
退网五年后,原黄太吉创始人赫畅高调回归,搞起了知识付费。“当下99%的创业者都面临两大创业难关。一是,缺乏心力;二是,缺乏战略判断力。这些都能在《毛选》里找到答案,我的‘使命’之一就是把《毛选》‘翻译’给千千万万的中国创业者。
周末写读书班内部讲稿时,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为什么许多创业者、企业家把毛选翻到脱页?为什么任正非要求高管人手一本《实践论》?为什么那些被连续提拔的职场人,总能从“农村包围城市”“矛盾论”里找到破局逻辑?答案是:从基层到高管的跃迁,拼的不是能力厚度,而是战略颗粒度。